•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晚上8:22
渡口隔岸觀巴剎,瑟冷布擁嵐兀立。 |
華萊士(1823~1913)是英國探險家,或許他的名氣不是那麼響亮,但是他在1855年寫作的《砂勞越法則》文章,促使達爾文寫下聞名世界的《物種起源》。也因此,學界其實已經把華萊士跟達爾文相提並論,認為是天擇說的發起人。
華萊士1855年時,在瑟冷布山住了一年多,收集了大量的蝴蝶和甲蟲類標本,享受了快樂的標本收集日子。
此後不久,這兒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事,對於華人而言,至今尚有影響。1857年石隆門的礦工領袖劉善邦,率領礦工組成的軍隊,攻下了白人拉惹布魯克的官舍,逼得這統治砂勞越的英國人,落荒而逃。
然而劉善邦的勝利只維持一天,布魯克率大軍反撲,戰場正在瑟冷布眼下的新堯灣,據說劉善邦就陣亡於此,埋屍有蘭路。半個多世紀後,倖存的客家礦工軍後代,加上後續的移民們,修建了善德廟,祭祀這群義軍首領們。
廟內後人所題神龕聯曰:「三公建業盟誓百年心身為社稷;義結金蘭功虧一夕血淚染山河」,雖已不合聯邦國族之時宜,但也真真切切地道盡了華人移民的心酸與不甘。
然而,這一大群來自廣東的客家移民在這山河之間倒也不是弱者,前代礦工消逝後,代之而起的是採收橡膠的膠工,而真正的本事則是經商。20世紀初,他們在山北水南之間,興建了二十餘間排屋,憑藉水路運輸,使新堯灣巴剎成了古晉與石隆門中繼的商業中心。
可惜近來工業化與都會化交逼,陸路交通大開,周邊新建築漸起,老巴剎年久失修,竟已氣息奄奄。
這兩年文化資產議題在馬來西亞大小事不斷,先是檳城旗鼓與柔佛遊神列入文化遺產;而首都吉隆坡捷運與蘇丹街保留,則角力方酣。此皆華人在馬來西亞青史重要而不可磨滅的貢獻,學者亦在華文報刊痛陳《此城將亡,歷史何在?》。
雨季2月,此時強登瑟冷布,已難想像此徑斯山能有白人別墅;山中撥開冗木雜竹,倒還能見著掙扎求生的老巴剎。在臺灣看慣文化資產保存與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與活化的事例,身處此邦,則難忍心焦。只得借此報刊一角,呼籲華文與客家界碩彥,亦多隔海聲援。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