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晚上10:18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 簡述:
  • 羅烈師,臺灣新竹縣湖口老街人,海陸客語為母語,沉浸於大學的研究、教學與社會實踐。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副教授,師大國文系學士、清華人類學研究所碩博士。關懷傳統地方社會之延續與轉型,以宗教信仰、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語言傳承等面向,投入臺灣與馬來西亞之客庄研究。
  • 基本資料:
  • 出生:1963
    性別:男
    戶籍:新竹縣湖口鄉湖鏡村二鄰湖口老街195號
    通訊: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一號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電話:03-5712121ex58660(日)
    傳真:03-5503802
    手機:0928205448
    電郵:asiilo@nycu.edu.tw
    日誌:https://asiilo.blogspot.com/
    課程:https://e3.nctu.edu.tw/
    臉書:點擊前往
  • 學歷:
  • 博士: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1997至2006)
    碩士: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1993至1996)
    學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81至1985)
    進修:國立政治大學「學校圖書館專業人員進修學士學分班」(2001-2002)
  • 現職:
  •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副教授(2006.8至今)
  • 經歷:
  • 國立新竹高商國文、歷史教師(1985.8至2006.7)
    國立新竹高商圖書館主任(2002.2至2004.7)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兼任講師(1990至2004.7)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客語講師(2002.9至2003.7)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2003.8至2006.7)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兼任講師(2004.8至2006.7)
  • 著作:
  • 甲、專書:
    2023 真藝:劉安明攝影集。桃園市:客家傳播基金會。(總編輯)
    2022 《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新竹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編著)
    2021
    2019
    認識臺灣客家。桃園市:台灣客家研究學會。(林本炫、王俐容共同主編)
    客家民間信仰。新竹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主編)
    2018 始終璞玉-芎林鄉·上山下山。苗栗銅鑼: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編著)
    2018 從埤塘到街市-湖口鄉·下北勢。苗栗銅鑼: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編著)
    2015 阿娘的土地。砂拉越古晉:新堯灣水月宮理事會。
    2012 徐木珍隨口來。苗栗三灣:新潮社。(主編)
    2011 在地望想:學院、城鄉與客家。苗栗三灣:桂冠。
    2010 人與眾神的饗宴:南庄圓醮。苗栗三灣:桂冠。(賴阿勝共同編著)
    2008 多元族群與客家。新竹:台灣客家研究學會。(與張維安及徐正光合編)
    2005 新竹市客家地圖。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2001 大湖口歷史人類學研究。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乙、學位論文
    2006 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 新竹大湖口的社會經濟結構:一個客家農村的歷史人類學探討。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丙、專書及期刊論文
    2023 〈民間收藏家客家文物保存與其知識生產實踐〉。刊於《公共性、新性與方法論的想像及其實踐》,黃貞燕主編。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第二作者羅曉嵐)
    2022 《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新竹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1 田仲一成:儀式戲劇與客家研究。刊於簡美玲與河合洋尚編,《百年往返:走訪客家地區的日本學者》,頁167-190。新竹市/苗栗縣銅鑼鄉: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臺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 未竟的客人論述:以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為中心的解讀。刊於《全球客家研究》,第16期,頁121-162。
    ---- 置身事內: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客家研究的實踐性格。刊於張維安與簡美玲編,《全球客家研究的實踐與發展》,頁153-166。新竹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0 新竹枋寮義民廟初期祭典的關鍵史料。新竹文獻,73:。
    2018 臺灣客家分布與島內遷徙之再討論:以饒平篤祜堂七藍周姓彰化平原移民北遷新竹湖口為例。刊於莊英章、黃宣衛編,《客家二次移民與認同變遷》,頁165-192。臺北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 社群與地方:伯公信仰與北臺灣傳統社會之構成。刊於徐雨村、張維安與羅烈師編,《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頁91-110。苗栗三灣:桂冠。(與邱曉燕合著)
    2017 沒頭祖公:羅華酉的下橫坑之謎。新竹文獻,67:24-31。
    ---- 英靈與時疫:義民信仰的中元之疑。刊於陳惠齡編,《自然、人文與科技的共構交響》,頁269-290。臺北市:萬卷樓。
    2016 棄國還鄉:砂拉越華人國族認同之頓挫(1959-1974)。刊於《全球客家研究》,6:179-252。
    ----

    ----

    客語復興與小學母教育 :語言巢觀點下的客生活學校。刊於《跨界思維—台灣與全球客家的政策對話》,張維安、陶振超主編,頁27-64。新竹:國立交通大學。
    從祭祀社群到地域社會:北埔廣濟社與廣仁社中元祭典開支簿初步解讀。新竹文獻,64:。
    2015 阿蘭買屋。刊於張維安、劉大和編,《客家映臺灣:族群文化與客家認同》,頁213-226。苗栗三灣:桂冠。
    ---- 英雄與大伯公:砂拉越新堯灣劉善邦廟的落童問事。刊於張維安、連瑞枝編,《族群、社會與歷史:莊英章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頁411-437。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 定居到分家:新竹湖口羅家早期宗族史研究(1770-1843)。新竹文獻,63:79-97。
    2014 客家聚落的歷史與再現:臺灣新竹六張犁的當代鉅變。全球客家研究,4:31-62。
    ---- 典藏祖先記憶:林保民藏古文書介紹。全球客家研究,3:321-332。
    ----
    2013
    新堯灣:多元族群裡的馬來西亞砂拉越客庄。全球客家研究,3:355-372。
    非均質的祭典區:枋寮義民廟聯庄領調名單分析,刊於劉鳳錦等編,《台灣義民爺信仰與文化觀光〉,頁23-34。苗栗市:聯合大學。
    2012 誠實或輪庄:清代枋寮義民廟之廟產經理制度--以劉雲從為中心的探討。客家研究 5(2):195-223。
    2011 十九世紀南桃園漳粵認同的消長:平鎮東勢西勢公廟兩立現象的詮釋。客家研究,4(2):1-42。
    2010 階序下的交陪:一個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刊於莊英章、簡美玲編《客家的形成與變遷》,頁301-335。新竹:交通大學。
    2009 清代竹塹地區族群界域的形成。客家學刊 1:35-65。
    ---- 臺灣枋寮義民廟之經營及其擴張。刊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臺灣傳統民俗節慶,頁46-59。台北:歷史博物館。
    2007 在歷史街區崛起:一間客家社區咖啡廳的故事。刊於丘昌泰與蕭新煌合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頁159-184。台北:智勝。
    ---- 管窺江西客家研究未來趨勢:臺灣與粵東的經驗。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28(2):2-9。
    ---- 家族與宗族篇(與莊英章合著)。刊於徐正光編,台灣客家研究導論,頁91-110。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南天書局經銷)。
    ---- 民間信仰篇。刊於徐正光編,台灣客家研究導論,頁120-130。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南天書局經銷)。
    2006 臺灣枋寮義民廟階序體系之形成。客家研究 1:97-145。
    ---- 枋寮義民廟大隘祭典區探源,刊於黃卓權編,義魄千秋:2005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祭典專輯,頁55-68。新竹北埔:2005褒忠亭義民節大隘聯庄委員會。
    2005 義民信仰的傳播與形成。刊於賴澤涵等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頁177-197。桃園中壢: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17:32-39。
    ---- 美麗的意外:乍起乍落的老街繁華。新竹文獻 17:32-39。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7:211-229。
    ---- 歷史、記憶與族群:1786年冬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7:211-229。21-31。
    ---- 管窺新竹市街客家居民,竹塹文獻 32: 21-31。
    ---- 信仰、族群與政治:台灣枋寮義民廟十五大庄形成史及其傳播。客家研究輯刊 1:37-43。48-67。
    2004 新竹縣新豐鄉地名探索,新竹文獻 (15): 48-67。 https://www.ihakka.net/ihakka.asp
    2003 客家博碩士論文導讀十一篇,刊於行政院客委員會iHakka哈客網網 https://www.ihakka.net/ihakka.asp
    2001 客家族群與客家社會:臺灣竹塹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見於徐正光編聚落、宗族與族群,頁115-152。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4:102-117。
    ---- 朝向「結構與原動力」的客家研究新典範--讀勞格文等編《客家傳統社會叢書》。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4:102-117。
    ---- 竹塹客家地方社會結構的拱頂石-義民廟。刊於義民心鄉土情:褒忠義民廟文史專輯,鍾仁嫻編,頁136-149。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1999 臺灣地區客家博碩士論文述評。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2:117-137。
    1998 學術與運動共舞。客家文化研究通訊 1:104-110。
    ---- 廣西客家宗族現象,見於清華社人所暑期大陸田野工作報告,頁51-80。新竹:清華大學社人所。
    丁、會議論文:
    2018 未竟的客人論述:以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為中心的解讀。發表於「客家的歷史與形成工作坊」,12/8,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 地方知識的建構與流變:以新竹春盛壇打血盆儀式為中心的考察。發表於「臺灣客家運動三十年與客家發展」學術研討會,8/31,中壢:中大央學客家學院。
    2017 馬來西亞萬邦刁灣新村的信仰與地方政治(1951-1970)。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2017 年會,『域外/境內.異己/我族.他方/自身:人類學的內外研究場域』」,10/21-22,臺北: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2016 〈新村河婆客家認同之重構:馬來西亞霹靂州雙溪古月的華人方言群與信仰〉,發表於「族群、地方與區域:全球客家知識體系的建構與實踐」(第四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9月10-11日,國立交通大學主辦。新竹縣竹北市: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第二作者徐靜蘭)
    2015 禮法之際:清代迄今臺灣祭祀公業法人化的長期趨勢,發表於「乙未臺灣:漢、和、歐、亞文化的交錯」學術研討會」,9月12日,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主辦。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
    2015 新竹枋寮義民廟初期祭典的關鍵史料,發表於「2015義民爺信仰文化學術研討會」,8/28-8/29,新竹縣文化局舉辦,新竹:竹北。
    2014 《臺灣日日新報》義民專題輯錄與討論,發表於「103年度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新生醫專主辦,12/6-12/7,龍潭:新生醫專。
    2013 近二十年來苗栗地域社會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發表於「二十年來臺灣區域史研究回顧暨2013年林本源基金會年會」,9/26,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 砂拉越新堯灣跨種族地方社會的探討:一個瑟冷布文化遺產活化計畫的視角,發表於第六屆砂拉越華族文化研討會:多元族群視角下的砂拉越華族文化,10/12,砂拉越華族文化協會與砂拉越華人社團聯合總會舉辦,馬來西亞:詩巫。
    2013 以悲劇英雄之名:砂拉越新堯灣的落童儀式,發表於「族群、社會與歷史:臺灣在地研究的實踐與開展」(莊英章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6/26-27,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舉辦,新竹:竹北。
    2012 合境平安:砂拉越新堯灣的許福遶境儀式,發表於「亞洲之南2012期末論文發表會」,10/26,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舉辦,竹北:交大客家學院。
    2010 地方自性的再思考:苗栗客家聯庄體制與媽祖信仰,發表於「四溪計畫第三年期末論文發表會」,交大國際客家研究中心主辦,12/11-12,新竹竹北。
    2009 四溪溪流域粵庄媽祖研究:地域社會史的觀點。發表於「四溪計畫第二年期末論文發表會」,交大國際客家研究中心主辦,12/12-13,新竹竹北。
    ---- 台灣四溪流域三山國王信仰的區域性現象,發表於中州科技大學主辦,「三山國王信仰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10/31,彰化:。
    ---- 國家社會的妥協與共構:晚清台灣苗栗稅捐爭議(1882-1887),發表於中研院台史所舉辦,「第二屆歷史、族群與地域社會研討論」,11/11-12,台北:南港。
    2008 階序下的交陪:一個北台灣客家村落的媽祖信仰。發表於「第二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客家的形成變遷」,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舉辦,12/20-21,台灣新竹市。
    ---- 地方性與族群性的交錯。發表於「當代台灣客家庄地方志解讀工作坊研討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舉辦,11/8,新竹竹北。
    ---- 台灣苗栗銅鑼天后宮神生紀實。發表於「桃園縣第一屆客家語言與社會文化研討會」,桃園縣政府主辦,10/19,桃園平鎮。
    ---- 客家概念的起源、形成與傳播大綱。發表於「2008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舉辦,10/4-5,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7 Hsiu-Min Yu, Lieh-Shih Lo, Hsin-Te Hwang, Hsi-Chun Hsiao, Sin-Horng Chen, 'On Constructing Speech Corpus for Implementing Hakka Text-To-Speech Synthesis', Oriental COCOSDA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ordin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peech Databases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 ,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ech Databases and Assessments, December 4-6, in Hanoi, Vietnam.
    ---- 臺灣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竹塹地區的初步觀察。發表於「客家民間信仰 與地域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贛南師院客家研究院舉辦,11/24-25,中國贛州。
    ---- 從建安宮與褒忠亭祭祀圈解讀十九世紀南桃園漳粵認同的消長。發表於 「96 桃園客家開發與史蹟文化研討會」,桃園縣政府舉辦,11/18,桃園平鎮。
    ---- 傳統聚落的活化:湖口老街與蘇家圍的初步個案比較。發表於「客家地方 社會比較研究工作坊論文發表會」,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舉 辦,10/5-10/8,台灣新竹。
    ---- 客家研究之反思:學術與運動的雙重觀點。發表於「城流鄉動:2007文化研究協會年會」,台大城鄉研究所,1/7-1/8。
    2006 枋寮義民廟枋寮聯庄領調名單分析。發表於「忠心憤發扶社稷,義氣浩流鼎綱常-義民祭文化學術研討會」,明新科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10月24日。
    2005 當前台灣客家族群理論的商榷。發表於「學術定位、社會脈絡與經驗探索:全國客家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舉辦,台灣中壢,5月26-27日。
    2003 客家邊緣:尋找台灣竹塹地區閩粵界線。發表於「客家、族群與多元文化研討會」,苗栗縣文化局舉辦,台灣苗栗,12月13-14日。
    2002 試論臺灣桃園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信仰與婚姻面向。發表於「兩岸客家歷史、文化與社區研討會」,苗栗縣文化局主辦,台灣苗栗,9月24日。
    2001 義民信仰的傳播與形成。發表於「兩岸三地義民信仰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台灣中壢,12月3-4日。
    ---- 通往地獄的天堂之路:道卡斯竹塹社文化之衰落。發表於「原住民與少數民族的社會文化論述:第二屆全國人類學相關領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台大人類學系主辦,台灣台北,6月2-3日。
    1998 喪葬儀式的交換制度與客家地方社會結構,發表於「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台灣中壢,5月1-2日。
    戊、其他:
    2018
    2018
    2017

    2008
    始終璞玉-芎林鄉·上山下山。苗栗銅鑼:臺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從埤塘到街市。苗栗銅鑼:臺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評林正慧著《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全球客家研究》第8期,頁223-230。
    晨晨的新竹歷史踏查。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2005 「心理、社會與文化」高職教科書第一至五課。召集人彭懷真。台北:三民。
    2004 老街講古(再版)。新竹:湖鏡社區發展協會。
    2002 廟宇廟語:湖口三元宮紀事。新竹:湖鏡社區發展協會。
    2001 老街講古(初版)。新竹:湖鏡社區發展協會。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晚上10:18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5 留言:

    1. 2016年4月25日 中午12:31 , rwetws 提到...

      贊!

       
    2. 2018年9月20日 晚上8:54 , Unknown 提到...

      羅老師真了不起,發表這麼多研究,我們就算每天讀,也讀不完啊。
      菀庭

       
    3. 2018年9月20日 晚上8:55 , Unknown 提到...

      讀不完的應該是「我」,不說我「們」。

       
    4. 2018年9月20日 晚上8:57 , Unknown 提到...

      讀不完的應該是菀庭我,不能說我「們」。

       
    5. 2018年9月21日 晚上9:06 , 大學、客庄與老街 提到...

      寫作是我們研究者的天職啦,還要加油!阿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