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清晨7:52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臺灣客家高等教育自桃園中央大學客家學院2003年成立以來,各校院所中心陸續成立,一時人聲鼎沸,頗見風光,箇中成就,或可眩惑於一時。然而,教育實為百年大計,欲求根深木茂,源遠流長,終究不能單靠社會運動之一時熱情。

近兩年,臺灣客家高教危機浮現,已見一研究所被裁併,另一所裁併中,兩學院之研究所招生名額遭減招處分,各學院師資也迭受議論。客家界對此,望之甚深,責之更切。客家運動之中壯年大將乃於報刊發表專文,露骨地批評客家學院離客家愈來愈遠。

這一批評聲浪一來集中於客家高教之師資只有極少數熟諳客語者,更遑論能以客語作為教學及研究活動的主要語言;其次,也抨擊所設系所如法政、經濟、社會、傳播、資訊等,與客家議題之關聯不深;最後,則訾議客家學院的名稱都很大,但系所規模卻很小。

簡言之,批評者認為客家學院之客家屬性不足,客家高教離原本客家界籲請設置院所的初衷,愈來愈遠。而中央政府對此未予重視,客家學院所屬學校之主事者也聽任客家高教單位邊緣化。

儘管筆者忝為客家高教師資之一份子,但對此批評不擬輕率以「局外之議論,不諒局中之艱難」視之。客家界對於客家高教之批評實係恨鐵不成鋼,縱或未察其情,而且所言也尚待公論,但是客家高教之危機已現,終究是事實。

而且,面對這一事實,筆者認為與其究責前後政府及客家高教之主事者,不如實事求是,妥覓三年之艾。

臺北藝術大學邱教授日前發表〈藝術大學主管機關應為文化部〉一文,建議中央政府組織改造之際,讓文化部設立大學,即使一時之間不見得能讓國內文化環境立刻脫胎換骨,但起碼也能對藝術教育問題有所釐清。

藝術大學改隸文化部這樣的想法,國際已有先例,例如法國即是;事實上,教育部之外的部會,如國防部、內政部皆因業務需要,設置軍事大學或警察大學。文化部與藝術大學無論藝術文化觀念或實質業務內容,皆有較多的關聯性與共同性。從文化部看藝大,或從藝大看文化部,都是親密的夥伴關係。

邱教授從臺灣現有文化生態觀察,認為如由文化部主管藝術學校,確實較能發掘藝術教育問題,並予改善。同時,也讓這個新部會從文化政策擬定、業務執行到專業附屬機構、藝術學校,文化行政網絡更為周全。

對於臺灣客家高教未來之發展,邱教授這一主張頗似他山之石。如果客家高教除依現狀由教育部主管外,亦兼隸行政院客委會,則客委會與客家高教之間亦有可能形成伙伴關係,使臺灣客家事務之整體規畫能將高教納入,使高教成為最高客家施政當局之心腦眼目;而客家高教亦因兼隸客委會,得以擴大資源以及增益其運作之彈性。

這一主張直接牽涉到「大學法」修法層次,也與「客家基本法」之落實有關,其錯綜複雜可以想見;然而,筆者相信這必不失為吾人此刻討論客家高教未來之張本。


照片說明:交大客院圓樓,感謝徐仁清攝影提供。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清晨7:52 ,所屬標籤為 ,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