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上午11:34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13新竹公園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的宗族依循客家習俗,早在年初就已掃墓了,所以清明我們反而樂得清閒,全家騎著腳踏車出遊。不過呢,爸爸還是很認真,要我們到軍人公墓,先看看鄭用錫墓的祭掃儀式,然後,才往十八尖山前進。
停好了車,我們散步走上山頂,找了一處視野最佳的涼亭,一時整個新竹市都在我們眼前。爸爸說:「前幾天我們經過潛園與北郭園,對傾圯荒蕪的景象不勝唏吁,然而,這兩座園林終究是地主官員文人雅士吟風弄月的場所,市井小民根本不得其門而入。新竹城這一傳統的性格,直到殖民時代才被改變;而十八尖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爸爸說得意味深長,可是我們卻完全摸不著頭腦,於是爸爸又接著說:
「漢人開發新竹之初,十八尖山是人跡罕見之地,原住民出沒,漢人望而怯步,清代在此畫定隔離漢人與原住民的土牛溝大多位於山腳或溪邊之地,十八尖山成了人為的區隔疆界。於是在這都市的邊緣設置了許多墳塜,只有清明才來這而掃墓掛紙。」爸爸指著山前略有起伏的小丘說著:
「新竹現代的公園觀念是日本政府引進來的,大正五年,也就是1916年,新竹廳長官依公園規則,在市街與十八尖山間籌建新竹公園;大正十三年間又在十八尖山建遊覽公園,依山稜線開闢環山汽車路及山頂展望亭。原來在十八尖山、虎頭山、枕頭山有許多墳墓,全部被拆遷,於是從山腳至鐵路之間,帶來了新的容顏。」
「難怪我們在軍人公墓那邊看到那麼多的墳墓,而十八尖山卻沒有,原來公園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的,也是在新的市政概念下才形成的,所以從十八尖山就可以看出都市性格的改變。」我立刻呼應爸爸的說法。
新竹公園池畔遠眺自治會館
資料轉載《Taipics》
「新竹公園面積約十八公頃,除了建立遊賞景點外,還挖掘了一個兼具防洪作用的麗池。後來在昭和11年(1936)時,為了接待日本皇太子,興建二層式的洋樓作為自治會館,成為士紳、高官的聚會場所。麗池畔還有一處日本人開設的料亭,風景優美,是飲酒作樂的好去處。」爸爸說著說著,還表示我們中午就要去麗池附近午餐呢!
「那裡也是我們最愛來的地方,因為有動物園!」我想到讀幼稚園時,老師帶我們來動物園校外教學的趣事。
「沒錯,正是在1936年,公園內新闢兒童遊樂園,還附設小型動物園,就成了現在的動物園了!可別瞧這動物園小不點一個,它可是國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呢!」老爸說得得意,我也想起他從前講過小學三年級老師帶大家搭火車來新竹動物園遠足的往事。
「至於十八尖山則是森林公園,面積約有四十四公頃,在「御大典紀念事業」的名義下,慶祝昭和天皇登基,由市內軍民合建;昭和三年新竹街役場正式劃十八尖山為森林公園,種植數十種台灣固有的樹木,成為全島唯一的森林公園。公園的特色在森林鬱蒼,西向鳥瞰新竹市街,香山、舊港海上,往來中國船舶航行的海景,盡收眼底;東顧連連綿的山脈,隱約出現雲海,風光絕佳。昭和四年,也就是1928年,將安置在十八尖山的三十三尊觀音雕刻石柱開光,在清塚之後,藉此既可撫慰亡靈,又可使公園顯得莊嚴寧靜。」 正好此時我們行經一處觀音,立刻停下腳步,一起向菩薩合十致敬。
「以前我漫步於十八尖山總不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觀音菩薩,原來是清塜之後所奉祀的!」聽完爸爸說明十八尖山公園的來龍去脈,對這城市的紋理,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而今山腳下更多的文教機構集聚,除了原先的新竹高中與新竹高商外,又加上建華國中、培英國中、交大、清大及光復中學等,稱為學府路真是名副其實。等到科學園區的設置和鄰近新社區的快速發展,十八尖山不再是分界線,反而成為新城市的圓心。」 爸爸似乎說得有點誇大,不過每次放假來這兒健行時,看到四面八方的市民向這兒集中,登山入口人滿為患,甚至交通阻塞,確實顯示它已成為都市的另類中心。
已過了正午,我們下山之後,往麗池的方向騎去,在湖畔好好地享用午餐及下午茶後,然後再去玻璃工藝館欣賞最新的展賢。從小打從東大天橋遠望麗池公園時,總被橋後那夜裡如夢似幻的城堡光影深深吸引,以前喜歡那從童話故事複製出來的浪漫,而今,酣讀過它的歷史後,更增加了我對這個都市最真實的歷史情感。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上午11:34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