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下午5:10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等待阿娘:
1970年代砂拉越新堯灣的水月觀音遊神
羅烈師
新堯灣(Siniawan)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古晉省石隆門縣(Bau, Kuching, Sarawak),是古晉與石隆門間,因砂拉越河水運而崛起的客家華人古鎮。新堯灣巴剎(pasar)與周邊聚落共八港門(kampung)以水月宮為信仰中心,奉祀觀音菩薩,並稱為慈悲娘娘或暱稱阿娘。每年正月十五日,白日阿娘春遊八港門,夜裡則許福立篙燈及花車遊行,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儀式場合,全鎮籠罩在過年以來,最熱鬧的親人團聚與迎神賽會中。
1962-1974時間,砂拉越因反殖民地及反大馬的左派地下武力反抗運動而處於戒嚴期間,迎神賽會也遭停辦。然而,民間信仰所富涵的華人傳統文化與社會力,仍穩定存在。1968年八港門坡眾以傳統民間組織的「總理福首」及「香公」為基礎,成立了新堯灣水月宮理事會,向政府登記在案;甚至在1973年更修建了水月宮。
這張老照片依目前訪得之影中人口述,拍攝於1973年,是戒嚴期間恢復舉行祭典,阿娘出遊的神聖隊伍經過巴剎時的光景。這隊伍以阿娘的香爐轎為核心,神轎之前有水月宮本身的龍隊、獅隊、樂隊及旗隊,神轎之後則有其他參與遊神的陣頭隊伍。照片所示為「新堯灣水月宮聯友儒樂社」兩隊青少年組成的鑼鼓隊,鑼鼓隊後方則有成人組成的笛樂與絃樂隊,再後方則是街尾尚未進入鏡頭的旗隊與慈悲娘娘神轎。此時隊伍前方的龍隊與獅隊正在巴剎表演,隊伍稍停,讓獅隊與龍隊有來回表演的空間。兩旁街道上,則簇擁著等待阿娘的坡眾。
透過這張40餘年前照片,我們不但了解了當時阿娘出遊的盛況,也看到了當時街景與市招;而其中兩位聯友青少年鑼鼓隊長誇大的喇叭褲服飾,多少反映了美國式的全球流行文化也悄悄地影響了這古鎮;至於隊伍邊帶著步槍,維持秩序的比達友邊防部隊士兵,則讓人嗅到一絲戒嚴下的緊張不安氣氛。


照片提供:新堯灣水月宮理事會。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下午5:10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