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晚上8:50
一、前言
竹北六家饒平林姓是北臺灣頭前鳳山兩溪流域的重要拓墾宗族,其宗族史也是臺灣竹塹歷史的重要一頁。首先採用林家宗族史料的研究者是莊英章(1943-),而目前這批林家史料則由林保民(1942-)收藏。林保民是臺灣竹北饒平林姓來臺祖第十六世林先坤(1725-1806)派下第廿三世子孫,林保民之所以保存這些文獻,關鍵在於其先後擔任宗族祭祀公業管理人之曾祖父二十世林雲漢以及祖父二十一世林疇。本文推測這批文書原本保存於古蹟問禮堂,至大正十年(1921)興建忠孝堂時,由林疇整批攜來忠孝堂。1980年代莊英章在林姓聚落內研究時,由林保民提供影印這批資料(以下稱「林保民藏古文書」),而莊英章及其學生們的研究成果,才讓這一文獻正式公諸於世。
二、林保民藏古文書分類並舉隅
林保民之堂弟林光華(1945-)擔任臺灣省主席期間(2004.10-2006.1)關切地方文獻,於是林保民乃將本文獻寄存臺灣文獻館。文獻會接收林保民藏古文書後,進行了數位化的準備工作,以既有的metadata予以著錄,並且掃描建檔。臺灣文獻館將這批資料294筆著錄,年代最早者為乾隆11年(1746)〈乾隆11年竹塹土目一均大里罵等立給佃批〉,最晚一筆為民國38年(1949)林啟雄(1904-1971)的〈致誠舅公信〉一封。
2011年筆者數人與林保民同赴臺灣文獻館,檢視原件並討論出版這批文獻之可能性,經文獻館提供目錄一份,復由林保民提供文獻館所贈其之文獻數位檔案,乃得以展開整理工作。
實際上,除了這294筆外,林保民仍保有部份文獻並未寄存於臺灣文獻館,這些文獻以字畫為主,筆者嘗於林保民家中看過,其中部份亦由林保民提供製作複本,以便筆者布展於問禮堂之《阿公的書房》特展中。同時,就筆者所知,林保民費盡不少心思於理解這些字畫之作者,藉以了解其祖父林疇之文人交往。唯這部份文獻筆者並未全數取得,因此下文之討論仍以臺灣文獻館所整理為主,未收者為輔。
(一)類別簡說
對於林保民藏古文書臺灣文獻館之metadata包含點收號、館藏號、年代、西元、名稱、立契人身分關係、立契人、坐落、承受人身分關係、承受人、價銀、租谷、關係人及印款、高廣、內容、備註、投保金額等17欄位,從欄位可知,這一metadeta實係針對土地交易的古文書而設計,未必適合所有文書。這導因於土地相關所有權之宣告係古文書之最大宗,無可厚非。17個欄位中,並無類別,相近者為「名稱」,以下即依其名稱予以討論。
294筆著錄不計重覆及合併細微差異者,共有93種名稱,其中最多者為道光19至光緒20年(1839-1894)共101件官方出具的繳納租糧執照;其他尚有日本時代的土地臺帳謄本28件、清代杜賣田園契字13件、信封10件等。反之,也有許多名稱僅有一件,例如〈賞戴藍翊補用千總胡珠榮〉、〈豬隻失蹤說明〉、〈養女緣組屆〉等。此外,性質近似卻為異名者,例如〈報告書〉計九筆,但是至少如〈入籍報告〉與〈處分報告〉亦為報告書性質。
儘管臺灣文藏之著錄尚屬暫時性質,尚須逐筆分類命名,但仍可依此初步命名,將這93種名稱依內容與性質歸納為四大類,分別為土地所有權移轉、公文書、私文書與其他,說明如下:
1.土地所有權相關文書
土地所有權移轉相關文書190筆,包含私文書之租賃(20)、買賣(2)、分割(7)以及公文書之租稅(101)與登記(36);清代為主,但至日本時代仍佔大宗。
2.公文書
大量的公文書51筆,包含報告(29)、收據(7)、證書(7)、通知(6)、申請(2)等,主要為林疇擔任日本時代保正職務所留下。
3.私文書
私文書方面,包含書信(22)、文學(10)、禮俗(6)、教育(2),這其中看得到林雲漢與林疇父子傳統知識份子的品味與身影。
4.其他
至於其他類文書,例如借貸(8)、藥袋(3)與現金袋(1),以及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期間的聯庄合約,相較於前述類別,較難歸類,因此一併置於此,但其重要性仍不容小覷。
(二)土地契約
由於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土地,相關契約的重要性在於吾人能藉此了解前人拓墾史、地區史、宗族變遷史、土地所有權與交易習慣等,因此是吾人解讀前人生活的關鍵史料。同時,這類文書上面的地名、人名也往往提供了重要線索,協助吾人理解地方社會史。
林保民藏古文書中,1746-1790近五十年間,計有土地相關古文書16筆,先前的研究者如莊英章、羅烈師與林桂玲,已據此解讀乾隆年間林家新竹地區的拓墾及擴張史,同時也已看出林家樹大分枝之端倪;
1797-1850則有30筆古文書,這一嘉慶與道光階段林家透過捐納與參與建城,在第二代時家族聲勢進入頂峰。然而,正式分家就於此時,各房之間的消長與他遷亦可經由買賣或鬮分文書,得其梗概;
1851-1894,除幾件召佃、分管與鬮分字等,延續前期宗族分化的歷史現象外,最大宗的就是兩種執照,一為繳納給淡水分府的屯租,一為繳納給業戶吳春記的佃租,因此實為收據性質的執照。其實這兩種執照早在道光18年(1838)便已出現,並且持續到光緒20年(1894)。前者的繳納人為林先坤或由林慶擊頂繳;後者的繳納人則為林國寶。
(三)六張犁林姓宗族史之再討論
前段所述土地相關契約,提供了宗族研究十分寶貴的材料,這一材料所建構之宗族史面貌為何,頗耐人尋味。就其梗概而言,六張犁饒平林姓係一單姓聚落,殆無疑義,甚至言之為單姓聚落之典型,似無不可。同時,目前之研究成果傾向於主張饒平林氏係以嘗會糾合眾人之力,因此足以在新竹地區建立其地方影響力。然而細究六張犁之內裡,則顯然複雜而豐富頗多。
1.聚落內林氏各宗派
林欽堂與林先坤同時來臺,唯由〈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員山仔莊竹塹社通事丁老吻土目什班等立給墾批字〉,可知欽堂已於乾隆41年(1776)赴頭重埔拓墾。依《西河林氏六屋族譜》,林欽堂晚年買地六張犁,先建家屋,再建公廳。而這一公廳係於2002年竹北都市計畫擴張至此地,六張犁聚落被徵收時,意外地被拆除。
類似的情形是新瓦屋之林孫檀係林先坤返回廣東饒平再引介來臺者,其後代新瓦屋聚落與六張犁僅一步之遙;然而,林孫檀亦有舊居於六張犁,可見當年初來之時,亦曾落腳六張犁。其他如同為饒平林姓之斗屋派下、騰蛟嶺派下及彭城派下,亦皆有舊居於此。
總之,六張犁聚落雖以林先坤派下為主,然亦係其他林姓各宗派拓墾初期落腳之居所,其土地所有權之持有與轉移的長期過程,呈現了聚落內各宗派之互動關係,而這一關係如果僅視為所謂「單姓聚落」,顯然簡化了史實。
2.林先坤派下
反之,林先坤派下族內之齟齬並非罕事,如族譜所載先坤第三子林國寶係第二代實力最鉅者,其問禮堂之興建招來爭議,竟致兄弟擅開先坤坟墓之駭人聽聞事。可見巨族之內,不足為外人所道之枝微末節,多矣。
且如前述,國寶之後,先坤派下之強房轉為第六房,國寶之問禮堂因其拓墾宜蘭不成而家道中落後,其兄弟各房如何處分問禮堂建築?而六房鬮分家產後,第二房與第四房便遷離六張犁,甚至各有房內之公廳。
總之,六張犁雖以林先坤派下為主,然而各房之發展差異極大,甚且遷離故土,可見派下各房之複雜關係,較諸林氏各來臺宗派,有過之而無不及。
3.離開問禮堂的林疇
林保民藏古文書之核心人物林疇於大正十年(1921)離開林國寶問禮堂,向彭城派下林其濶與林其壽購得土地與房屋,依其中〈土地及家屋賣渡預約訂頭收領證〉,買賣當時之忠孝堂計有正廳七間、左右橫屋各兩間,右外橫屋兩間,外圍亦有圍牆。
以林疇身為當時林先坤派下最有影響力者,寧願離開聚落內最大型之建築問禮堂,轉而在聚落內向其他宗派購得家屋,一方面可見林先坤派下之擴張,一方面也可見林先坤各房於問禮堂之所有權必定十分複雜。
略早於此,明治44年(1911),饒平林姓老屋、東山、斗屋、大埔、湖陽樓、騰蛟嶺等六宗派,在六張犁聚落內改建原次聖公嘗之小祠為「林家祠」。兩相比照,宗族內外之分分合合實遠比吾人想像中複雜太多。林保民藏古文書究竟並非林家完整之古文書,匯聚更多各宗派古文書後,這一宗族史之研究才能更翔實。
(四)生活史
林保民藏古文書的三代主人,即林雲漢、林疇與林啟雄,在大歷史中不是個大人物,但是細繹其公私文書,卻可窺得諸多有趣的生活史,下文各舉一隅說明之。
1.林雲漢捐納貢生
光緒十五年(1889),44歲的林雲漢捐得貢生頭銜,林保民藏古文書即有雲漢之國子監發給之監照。監照所示官章民為「際薰」,何以知之即為雲漢?有兩項證明,其一為監照上註明「三代曾祖體正、祖茂材、父其藻」,對照林氏族譜確認無誤。其二,林保民藏古文書尚有一封四月廿七日詹摶九(即鵬材)〈致林相公號雲漢老表兄大人信〉,信中詳述雲漢請託表弟摶九赴赤嵌城垣(臺南府)科考時,代為辦理捐納貢生之事。摶九表示事已辦妥,費銀六十元,雲漢原託之銀不足廿元亦已借得代墊。信中一方面恭喜雲漢高中,也請雲漢備妥不足款項,迨六月初摶九返回竹塹後歸還。林際薰監照正是五月所發,可見兩件文書實係一事。除此兩份文件外,尚有三封書信與一張清單,把1889初夏一位地方知識份子在其表弟遊說下,捐納得貢的過程,生動地刻畫出來。
2.習字本裡的兄弟情誼
臺灣文獻館之林保民藏古文書著錄資料中有三筆習字簿,筆者檢視後,認為兩筆清代文本係信仰禮俗之應用尺牘與雜記本,只有明治37年(1904)林陳勝所書寫之文本方為習字本。本習字本共34頁,首頁書有「明治三十七年甲辰歲八月十六日林陳勝字」,此後大致上每日一紙,其內容係抄錄四書為主,每頁並有朱批。
林雲漢有弟名雲舒,早夭,雲漢以長子石秋過繼為雲舒子,石秋只生一子即林陳勝。林疇為雲漢次子,因其兄過繼,形同長子。由於這些文書同出一處,筆者推測林石秋與林陳勝皆與雲漢同住,而此習作本之朱批應係林疇之筆。
這一習字簿透露出日本統治初期之漢文教育,前文已提及林疇之父雲漢具有監生資格,是地方知識份子,而其子林疇之文墨相較於父,恐又過之。這樣的漢文知識在日本統治初期,仍以傳統的民間教育體系傳承。同時,林疇之朱批姪兒習作本,亦可略窺林雲漢與林疇兩代各自之兄弟情誼。
3.藥袋裡的家國風濤
林保民藏古文書有三只啟雄診所之內服藥紙製藥袋,內文除有服用指示及年月日外,尚註明診所地址為「長沙又一村五號」,這地址讓人費解。幸好其中一張背面註記「林啟雄(祺純)為林礽錡(林疇)長男,抗戰期間於湖南長沙開設診所」,這才令人恍然大悟。
再進一步檢視未列於臺灣文獻館之林保民古文書中,有林啟雄1968年填具之〈公務人員履歷表〉,於其中學經歷與自述中,得知其赴日學習醫科後,「潛返祖國」行醫,又轉任軍醫,最終於1950返臺的過程。筆者亦嘗見林保民出示童年隨父在中國大陸的老照片,聞其敘述其父與丘念台之交往數事。凡此種種,透過古文書,吾人方窺見看似尋常之村落,亦不乏家國天下之風濤。
四、結語
筆者略窺六張犁林氏宗族史多年,受教於林保民與林光華等頗多;又曾銜命參與林國寶問禮堂及聚落之文化資產活化事宜,辦理相關展示與相關文化活動之時,深感林氏後裔、社區與客家文化關懷人士等,在高鐵與都會化夾攻之際,對六張犁聚落可謂殷殷切盼。此刻正值林先坤派下大夫第整建之際,林保民藏古文書豐富多彩,以之為素材,用聚落與各建築為舞臺,藉以重建及展演林姓聚落史,則庶幾這一饒平客家史之片段,得以永恆。
4 留言:
另外,文章裡提到:幸好其中一張背面註記「林啟雄(祺純)為林礽錡(林疇)長男,.......」,我若是沒記錯,三民國小前任校長─林礽能,也是林家後代子孫吧!
老師在11/9的研討會中,就是要講這個主題嗎?還蠻期待老師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