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晚上10:20
一如往常,欣賞傳統表演之時,總懷著文化傳承的憂心;然而,看過這些老人家雖屬業餘,但專注且戲謔的表演後,我忽然發現其實丟掉那過份在意傳承的包袱,就只是讓這群老人家再「武」它二十年,一樣妙哉!
秋日裡,隨文化局同仁和幾位教授聆賞新竹縣芎林鄉下山村的客家武獅隊表演。這是無形文化資產之旅,我只是因為頂著教授的頭銜,就被奉為專家,要提出是否將這表演團隊列為無形文化資產的建議。
於是驅車迤邐,在稻浪與水圳中,找到了協會前的禾程。一如預料,陸續走進廣場的會員們,正是村中的老人家。正式表演前,村人和善又客氣地與我們打嘴鼓,又由於我與村人共同使用海陸客家話,所以倍感親切。
年過七十的團長徵得我們同意後,幾聲鑼鼓,表演便開始了。表演包含三個部份,分別為舞獅、拳術兵器、以及劇情打鬥。
首先是客家獅,公獅與母獅帶著一對幼獅出現,兒童裝扮的「大面殼」(taiˇ mienˇ hogˋ)搖著蒲扇逗弄著獅子;後來父母坐在禾埕正中之席上,兒女則一旁嬉戲。突然跑來一隻搗亂的猴子,大面殼出手制止,雙方便開始追逐打鬥,十分有趣。
其次是各式拳術與兵器的表演,先有拳腳,再來棍、刀、勾鐮、槍戟及藤牌刀等,有單舞,有對練,而最後的大關刀虎虎生風,更是令人望而生畏。每回交換場時的「請拳」的儀式,令人特別印象深刻。武者從廣場邊緣站定,馬步並起手幾式,便跑到中央,跳定之後,向四方觀眾抱拳行禮,開始表演。
如果想拿這種社區業餘的表演跟專業武者乃至電影比擬,下山這些老人家的力道與技術當然不值一哂。就像他們請拳跳停之時,難掩幾絲龍鐘步態;砍劈之間,已難收放自如;而且,對打套路也不太順暢。然而眼看著他們專注自信又毫不扭抳的神態,特別是藤牌刀連串翻滾砍殺時,我突然聯想到,未來自己到了這個年紀時,還有可能擁有此等本事跟體能嗎?
最後上場的則是帶著劇情的詼諧打鬥,設計了上街遇搶、盜匪來襲、以及鄰人細故爭吵等劇情,對打雙方誇大而詼諧的表演,令人不禁莞爾。當場內男人熱鬧連連時,我瞥見鑼鼓陣的老婦們,也被逗得開懷大笑。我不禁想像,老夫老婦練習與表演時,一定充滿這樣相視而笑的樂趣。
表演結束後,村人圍坐我們身旁,客氣地請求提供改進意見。
我丟掉所有強化力度、串連劇情、旁白解說、客味裝飾及世代傳承等建議,而且我也知道其實他們已在好幾個小學成立獅隊,並且開課授徒;但是我只是大聲地恭喜他們,這麼一大把年紀還能「搞到恁生趣!」(玩得這麼愉快;gauˇ doˇ anˋ senˋ cii+),還要他們保住老命,再好好打它二十年。眾人一時大笑!
高齡社會已大張旗鼓地到來,獨居老人與失智老人的照護問題,成為政府重要施政。照護醫療體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社區照護是所有照護最有效有成本最低的辦法。聆賞著這些老人家的表演後,我頓時希望自己二十年後,也能成為他們的一員。
離去的路上,儘管發現禾埕前彎腰結實的稻穗末稍,有點「燥尾」的現象,恐怕今年收成不會太好,但是守住一年又一年,只要一點點鼓勵,這樣的農村老人家,仍然可以快樂地「武」下去。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