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晚上8:09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週二夜應邀到竹北社區大學談客家基本法,竹北是個閩客混居的縣轄市,車行鬧市,正巧聽到候選人的助講員正用閩南語誇著自己的瓜甜。進了教室後,演講前,先問了聽眾有多少人聽不懂客家話?結果約有十人左右舉手。於是我便以客語演講,但是適當時候補上國語;同時,又因為主題是客家基本法,PPT簡報上大部份是文字,我花了不少時間以客語唸著簡報上基本法的條文,因此應該不會造成聽眾太多的語言隔閡。

不過九十分鐘的演講結束後,我留了半小時的自由討論時間,有位學員對於客家基本法以及我的客語演講,提出明白的反對意見。她主張應該回歸語言自然發生的狀態,不必如此刻意立法保護;而我的客語演講雖然她可以接受,但是卻覺得不太友善。

社大的校長有點尷尬,連忙拿來麥克風,說了幾句圓場話。不過,我倒覺得這正是個最佳的溝通機會,於是接過麥克風講了幾週前再訪五溝水的經驗,用多元文化呼應她的疑問。

我請學員們想像自己從海洋來到屏東,我們從東港溪上岸,我們在東港遇見說著閩南語的漁人與商販,我們沿河往東北前行,到了另一個有著廣東地名的潮州,我們仍聽到腔調不太一樣的閩南語,而且客家話逐漸出現;然後再往東行,到了萬巒,已滿是客家鄉音,當我們走到大武山前萬金時,發現原住民平埔聚落有名的天主教聖母殿,至此仰望大武山,那兒就是排灣魯凱的家。

這就是台灣的多元文化,從海到山,不過三十公里之內,就充滿著多元文化的驚奇。以這個角度思考五溝水聚落,它其實是個客家區域文化的橋頭堡。

萬巒鄉五溝村是劉姓為主的客家聚落,整體聚落特質體現了風水觀,家屋、水圳與伯公均衡而有機地建構出以祖堂為中心的姓氏住屋群,同時也反映了先前既防禦的需求。而且地表多處湧泉,村內外清澈的溝渠中,分布著非常多樣的水生植物。現今五溝水仍保存至少十九棟客庄特色的夥房,傳統特殊的攻炮城民俗活動,還有傳統客家美食諸如面帕粄及月桃葉粽等,極具多樣化的人文與環境生態風貌。

去年春天,當地佳平溪文史工作協會劉文雄提出申請,屏東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使五溝水聚落成為文化資產保存法通過後,台灣本島第一個登錄的「聚落」。這在客家,在屏東,或是在全國文化資產保存上,均具有畫時代的意義。

隨即由屏東縣客家事務處接手,請成功大學陳柏年教授率領的規劃團隊發表了五溝社區客庄生活空間保存與再利用的規劃,提出了十九個具有歷史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築,並為建築物完成空間的測繪與記錄,同時還擬訂自力打造、工作室進駐及大伯公公園空間改造等計畫,並成立專案推動小組處理後續五溝社區的活化與保存計畫。

未來屏東以及五溝水的居民們將同時面臨多元文化與傳統文化價值的寧靜革命,眾人將思考傳統是否意謂著老舊,而保存是否就是落伍;而且更重要的是,社區中能否透過空間的改造與文化的詮釋,讓地方形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價值感,從而扭轉城鄉之間的價值落差。簡言之,讓城裡的人們發現生活在五溝水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如果沒有這樣的努力,當夾雜著全球化力量的都市化風潮由高雄市、屏東市、潮州鎮,逐級而上時,萬巒五溝水這個五平方公里, 四百餘戶,一千四百多人的傳統村落,必定灰飛煙滅;而我們原本尚可保存的多元文化命脈,亦將至此斲傷殆盡。
在這個關口,行政院客委會在八八水災後,毅然決定以大筆資金挹注這個聚落保存的艱鉅任務,可謂台灣多元文化與客家文化保存之及時雨。

談完五溝水,我又請學員們回想竹北的歷史。新竹一如屏東,其實也是一個多元文化匯聚的區域,但竹北比萬巒更加艱難。高鐵開通之後,竹北面臨極大的社會變遷挑戰,這兒傳統聚落的人們已經全部離開自己祖先居住的房子,如果不是已經發動的積極保護措施,整個竹北已經完全被都市化的洪流淹沒,曾經存在這方土地上的悲喜,也就一筆勾銷;而竹北也失去了它作為一個與眾不同之城市的機會。

我的演講以全球性的譬喻作結,這世界的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及斯拉夫語及華語都不會被英語吞噬,因為人們清楚一個只剩英語的地球會有多恐怖;相同地,一個僅剩下華語或閩語的台灣,不是客家人的損失,而是整個台灣不可承受的損失。

離開社大,又經過造勢會場,候選人親自上場,他用客語邀越地陳述,又用閩南語與台下互動,流利自信地呈現台式文化的魅力。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晚上8:09 ,所屬標籤為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