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上午9:48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刻正梳理去年底南庄永昌宮之醮典紀錄,醮典之複雜讓人望之生畏,究竟醮典何以如此複雜?箇中趣味甚多,辜且以音樂為喻,先就儀式之雜揉匯聚試略論之。
之一道教
南庄醮典之主旋律出自道教,由湖口傳應壇之正一派道士范剛胤擔綱高功,本次醮典曰五朝科儀,亦即為期五日,而這正好是醮儀複雜的開始。
醮儀的主旋律是朝科,朝科有四,早朝、午朝、晚朝及宿朝,亦即清晨、午間、傍晚及深夜,各有啟請及科儀經懺,一日之內可以完成。這一韻律由一天擴大為多天後,一來節奏轉而舒緩,又則增添經懺以富麗之。道長表示五朝科即四朝科再增加登臺拜表,然而細究南庄醮典,不僅如此。其一,首日儀式開始係以禮斗法會的形式行之,複雜度初步增加。其二,第二至五日分別為早午晚宿四朝,各日上午誦讀四朝科儀之經書,下午則主誦懺文,複雜度再增。其三,各日晚間皆有科儀,首日祝燈延壽,等於是斗燈法會之尾聲;次日解冤釋結;三日蒙山普濟,亦稱小普;四日為禁壇結界;第五日為登臺賑濟,亦即正式的普度。晚間這五日的科儀再度增加醮典的複雜性。
簡言之,在神聖空間裡誦讀經懺是醮典的主旋律,連帶而來的是神聖空間的布建及維持潔淨,主旋律結束之後則是對諸神的供奉與對眾鬼的渡濟。雖然這個主旋律本身的主題十分明確,但是早午晚宿各有始終,再加上輔助的聖域布建與潔淨維持亦各有終始,於是醮典總給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覺,一旦忽略了主旋律後,便覺得儀式複雜難懂。更有進者,醮典時間拉長後,插入的儀式更多,主旋律可能就免不了泛著更多雜音。
這種道教儀式本身的複雜性表現在南庄醮典時,由於佛教儀式及本地儒生禮儀傳統的強力介入,顯得更加難懂。
之二佛教與儒教禮生
南庄五朝圓滿福醮舉行至第三天時,外壇同時開始舉行超拔法會,一如常見的梁皇法會,誦讀十卷的《梁皇寶懺》又加上《佛說阿彌陀經》,儀式為期三天,與五朝科同時結束。儀式在設於南庄外環道的總外壇舉行,由於二者相隔數百公尺,故尚不覺扞格。
真正的儀式衝突則是儒教禮生的九獻禮!用衝突二字非指行禮之人真的肢體衝突,而是儒道二儀式直接的時空衝突。
時間方面,九獻禮舉行於第五日上午,約莫九點至十一點,前後140分鐘;而此時正是道士登臺拜表至羅天大供的時間。換言之,對於道教科儀而言,本日上午幾乎可以說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時刻,高功道長要在眾人注目下,登上天界,親奏玉帝,而後進行午供,此時總醮主自應代表庄眾參加此一拜表儀式。然而,同時間,醮主卻正參與九獻大典,根本未到場。
空間方面,由於登臺拜表如此重要,而且親上天界自然應該光天化日之下進行,因此祭臺當然應該選在廟前廣場。然而,同時間廣場已搭設九獻大典之供桌神案,於是道士臺只得移至廟宇山門處廣場。
總之,儒釋儀式之介入,使得南庄醮典更形複雜。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上午9:48 ,所屬標籤為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