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寶山.敬義民》序
羅烈師
大隘三鄉輪值之庚子(2020)義民祭結束不久,這本《入寶山.敬義民》專書映入眼簾,讀者如果以為這又是每年義民祭之後的例行紀念專輯,那就大錯特錯了!全書最精采最特殊之處在於青年參與,而這一年輕人參與祭典調查紀錄與書寫的舞臺,則是大隘之一的寶山鄉所搭建。
如果讀者誤以為本書只是每年祭典例行專刊,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翻閱全書,會發現本書包含三個重點,亦即信仰史、祭典與故事,其中祭典儀式的實錄,佔全書一半篇幅,以義民祭農曆七月十八、十九與廿日三天祭典為主軸,再加上前後迎送義民爺,分五個小節,綱舉目張地說明了義民祭的儀式內容。因此,它確實很像一本例行專刊。
然而,以下這幾個數字以及這些數字的意義,請讀者注意。大隘聯庄共有16個聚落前往枋寮義民廟迎回香旗,正日(七月廿日)當天,聯庄祭典區共有18處同時舉行普施儀
式;而且單以寶山鄉為範圍,共有10處奉飯,9處午供與10處普施。由於這些儀式是同時在異地各自舉行,因此,想要把這些儀式全部紀錄下來,動員了近20位年輕朋友,同時前往各儀式地點,才能完成文字的影像的紀錄;而這就是這群青年可貴與可愛之處。
一般人,尤其是政治人物,提及義民祭,想到的就是人山人海且場景華麗的新埔枋寮廟及其廣場;然而,枋寮義民祭之所以歷二百年不衰,所仰賴就是十五大庄的輪值參與,沒有十五大庄,就沒有枋寮義民廟。只是相對於本廟的眾聲喧嘩與鎂光閃閃,各輪值庄所受到的注意顯得太少,更甭提那些更偏遠的聚落小廟。精采固然遜於廟前,但是奉飯、午供與普施之虔誠,則恐過之。正因為這些年輕人的努力,讀者有幸看到有史一年第一本全面介紹輪值庄各聚落小廟儀式過程的專刊。
本書還有兩處精采,其一是信仰史,青年寫手爬梳了前輩研究者的成果,首先精確而淺白地介紹了義民信仰的淵源與核心;其次說明了大隘聯庄參與枋寮義民廟十五聯庄的歷史;最後,以寶山鄉為主體,彰顯地方參與廣大聯庄祭典之自主特性。
最後一個精采也就是全書最後三分之一,由一篇篇不同世代的義民記憶與故事所構成。這些故事與記憶承載於老照片、調單、獎狀與金牌等物件中,鄉民的義民信仰記憶與故事透過口述訪談改寫,與讀者分享。
辜錄一段兩位青年女子完成田調,歸還文物,又補拍神豬金牌,返家後的田野筆記:
拍完趁天黑前離開,阿伯的女兒為了接小孩,也一起走。看阿伯一個人坐在屋簷下,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闖進人家的日常,做完需要的事又離開了。一座山裡,有多少獨居的老人家們?
這是寶山鄉山裡的日常,故事精采,理當不只是回憶而已。未來傳承尚須仰賴寶山在地青年,一個世代一個世代接棒參與。筆者端詳書中一張兒童跟著阿婆到廟內上香參拜的照片,不禁想像這孩子長大成人後的意態面貌,想知道他長大後的大隘聯庄風華如何?而義民祭神聖與鬧熱又如何?
參與本書編撰的年輕人努力留下了這些史料與文物的影像,還完成數位化與詮釋資料寫作,留住了日後說故事的餘地。十五年後,義民爺黑令旗復返,會是什麼光景呢?就待未來的讀者與寫手展現了。
作為學術總顧問,實質上對於這本書做的事情不多,僅僅參與籌備工作會,對全書走向提供意見,提供一些文獻參考,以及撰寫本序言。貢獻很少,反而感覺受益受教良多。謹此贅語幾句,既提醒讀者注意這些幕後與番外,也表達個人對所有參與者的敬意!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