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中午12:55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撞牆似乎是馬拉松的宿命,不過有了苗栗明德水庫二馬山路上熬過32公里後的撞牆經驗,此番重返臺北初馬最狼狽處,我真的完完全全地戰勝了它。
有點荒亂
步頻180是這一季練跑後半最重要的功課,戴上耳機,配合著180節奏音樂下足,速度明顯地增加了。由於並不確定自己能否真的能完全控制步頻,於是決定戴著裝備上場。
額外的裝備因為一場不小的雨,加重了荒亂。清晨進城,停車、如廁、置物這些瑣事,在雨中龐大的人群裡,變得費時又複雜;待套上剪裁過的輕便雨衣,將MP3掛在帽後緣之後,已經擠不進起跑的市府廣場中央。
起跑聲響,跟著前胸貼後背的人群,還取巧鑽過路旁柵欄,五分鐘後才通過起跑線。第一個麻煩是路上的積水,塞在人群之中,本來就難以起步,偏偏這一灘那一窪不時出現的水障,弄得人人散散躲躲,不過幾分鐘,鞋襪已經全濕。
這樣的雨中場景,有可能聽MP3嗎?甭提了。跑前竟然忘了把音樂調到正常的順序,只得跳到安全島上,摘下帽子操作。隔著防水夾鏈袋,冷雨讓人越按越亂,身旁卻有千軍萬馬般的流過的腳步聲,時間的流逝搞得心情更緊張,最後只得跳下安全島,繼續上路,我放棄了這勞什子。
雨衣是下一個麻煩,它隔絕了水,但也囚禁了熱氣。出發不到二十分鐘,已讓人難耐悶熱。再環視眾人,穿雨衣者佔絕少數,自己更形愚蠢。
轉過中山南路,荒亂的五公里跑完,進了水站。我脫掉雨衣,連同紙杯扔進回收筒中。這中山南北路段,依舊壅塞,好不容易到達路底,全馬半馬分流後,人龍擠出了水門與過道,暫時離開了城市。
面對自己
離開,才能面對自己。
出了水門,馬上就到10公里水站,喝了第二杯水。儘管人龍依舊連綿不絕,但雨衣跟MP3早就不管了,剩下的只有自己跟跑道。看看腕表,65分鐘,雖慢,仍與預期相去不遠,算是熱身完畢了。
舊地重跑,心情篤定得多。接下來這10公里到15公里基隆河南岸河濱公園,也同時是32公里到37公里的路程,兩個小時後,我繞了一大圈,將重回此處。
15公里水站轉眼到了,除了喝第三杯水外,還吃了截香蕉。過河處是麥帥一橋,而且由於里程所需,此時增添了一處折返點。於是甫下橋迎面就是從折返點跑回的人群,頗為壯觀,這自然也讓人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在河道90度轉彎前,進入了20公里水站,發現自己的第二個10公里費時不到一小時,也等於救回來一些前10公里塞車的時間。
配速列車
離開水站,幾分鐘後看到了21公里的標誌,差不多是自己前年初半馬的水準。其實平常練跑都是LSD,並沒有那麼快,想到前輩跑友的叮嚀:「30公里才算一半,此時不要因為身體熱了,就不自覺越跑越快。」於是,便試著放慢速度。
突然前方出現背上勾著氣球的跑者,貼近細看他背後,正是430配速列車的列車長,原來自己也不知不覺地成了列車成員。430確實是我的預期成績,心想只要跟著列車長回到終點,我的目標就達成了。
可是我慢不下來,慢慢地超越了列車長,想像自己讓他們追趕吧。此時也意識到自己雖然不見得多快,老是被高手輾過,但也不斷地超越別人;趕上了一群跑友,逐漸超越之後,又加入了另一群跑友。也曾兩三次發現跟自己速度相若的跑友,便跟著他併肩跑了一會兒;但幾分鐘後,發現對方變慢了,便又繼續超越。
會不會跑太快呢?會太早消耗肝醣吧?懷著這樣的疑問,繼續前進。此時還發現,除了極少數之外,我的步頻也比其他人快一些,顯然我的速度不是因為步幅較大,而是步頻較高的結果,這讓我心安不少。
至於雨水跟積水,已經全然不在意了。特別是20-25公里處,好幾處積水完全佔滿了路面,而且長達五六公尺。擺脫無方,眾人齊腳幾番拍啦拍啦涉水而過,那俐落的聲響令人苦笑不已。到了這光景,已不是鞋襪濕了而已,根本就是它已吸飽水了,當然也因此沒什麼好閃躲了。
真的馬拉松
跨過百齡橋,回到基隆河南岸,一會兒就到了30公里的水站,此時費時三小時五分,這意謂著我用六分速(6 min/km),跑了20公里,遠比我預期三小時十至十四分快太多了。這合乎我這一季最後一個月的水準,應該是成功地將配速跑提高到五分速的練習成效;只是真正的馬拉松才要開始,我去年在此慘敗,心有餘悸。
喝了一杯水,再找到一杯運動飲料及半根香蕉,隨即上路,接受真正的考驗。自練跑以來,我始終採用兩步一呼兩步一吸的換氣法;此時,我開始數呼吸數,讓自己冷靜及堅持。四步一數到100之後,彎下一隻手指為記,而我平常跑操場,也是這樣用手指計圈。
出乎意料之外,小指尚未彎下,便看到32公里的指標,心情篤定不少。路徑略窄處,兩位資深跑者超越,我試著追了一下,但又隨即冷靜下來繼續數數。再500數後,來到34公里路標。此時,後頭整齊的腳步聲傳來,越來越近,我竟然被430配速列車追上了,這嚇了我一大跳。原來先前身後遠遠幾次的集體答數聲,就是列車長與乘客的加油聲。
跟列車長併肩跑了幾分鐘,他不時喊幾聲加油,激勵乘客。我感覺這配速似乎快了些,也有位跟我一樣搭便車的跑者笑說:「你不要跑太猛,把我們操死啊!」列車長也說:「對啊,不然乘客會投訴。」但沒有減速的意思,跑來有點辛苦,但整個氣氛輕鬆愉快。一會就進到35公里水站了,列車長示意乘客喝水休息,但我只少做停留喝了水、運動飲料及泡在雨水中的香蕉,沒有理會配速列車,隨即出發。
感謝《運動筆記》網站
去年的撞牆由此開始,漫漫無期。當時任憑跑友或觀眾的激勵呼喊,我心如死水,腳若頑石。方才數了兩次500,因配速列車及水站中斷,此時便再繼續計數。不料突然一陣迎面而來的狂風,幾乎把人吹倒,眾人齊聲驚叫。我低頭加快步頻,繼續數數前進。那雨水逕自潑向胸腹,洩流而下,彷彿整個身體都泡在水中。數數扳指的我,此時感覺更大的風雨反而帶來寧靜,於是竟然笑了起來。
過了高速公路橋下,逆風轉成側風,看著前方跑友被吹斜的身體,令人莞爾。很快地看到了一處水門,去年以為就要穿出,但今年已明白,下一個水門,才會回到街市。正好再數完500,來到37.5公里的水站,不是那麼想補給,一來35公里才喝過,而且這一路也吞了不少雨水,但仍隨著眾人喝了一杯才上路。
穿出水門,回到台北城,相較去年的漫長,這兩公里半,竟只瞬間而已。從建康路的引道,爬上基隆路高架橋。相對於去年一整路步行的敗軍殘將,此時,所有人都持續跑步上坡。自己也沒有半點勉強地跑上了兩段緩上坡,意識到就要結束了。
我想這應該要感謝這幾個月的跑量吧,八九兩月我各跑了約240公里;十月在網上跑友的鼓勵下,加碼到280;十一月更上層樓,跑量320。看來,「跑量是王道」的說法,真有見地。
最後的補給
這一段緩上坡之後,就是最後一處水站了。此時覺得再補給是多餘的,自己既不渴,也不餓。賽前遵照課程指示,拚命補充澱粉,前兩天吃了好多飯,尤其週五晚餐,吃了一小碗公之後,還力吞第二碗。
感謝《馬拉松世界》網站
於是決定放棄補給,繼續跑完。瞥見39公里的路標處,心想不過只剩下不到八圈操場罷了,心情輕鬆。更何況正逢下橋,步幅略放,就這樣一路平順穩健地跑進基隆路地下道。
鞠躬
淋了幾個小時的雨後,長長的地下道雖然無雨,但空氣混濁,倒是異常悶熱。小小的上坡接上了信義路,再拐個彎就是光復南路,仁愛路也就在眼前了。聽著舞臺上的主持人與路旁觀眾的掌聲與喝采,讓人心情振奮,不由得提步加速,享受這一切。
一路歡喜地跑進藍色拱門,通過感應地毯後,腕表指針顯示四小時二十分,我比去年進步了近五十分鐘。跑量、飲食、配速、場地經驗這四項要素使我戰勝撞牆;至於這場風雨與低溫,究竟是助力或阻力,坦白說,我也不知道。

這是我的第三馬,回身,效法許多前輩,向這長長的42.195公里深深一鞠躬,感謝這四個月執著的練習,感謝主辦單位,感謝志工,感謝觀眾,更感謝一路的跑友。

------
繼續閱讀:馬拉松目次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中午12:55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