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下午1:16
5-6 多語里長古仁俊
午後,經過一個早上的田野調查與採訪後,踏進中華大學對面的「茄苳小吃店」,胡亂點了些食物充飢,同時也趁食物尚未上桌前,寫些田野筆記。然而筆尚未落下,鄰桌幾位客人的談話卻立刻引我側耳傾聽。
我傾聽,倒不是因為他們話談的內容,而是他們使用的語言,令我好奇。起初女子用閩南語以主人的口吻請大家用菜,不要客氣。幾句閩南語交流後,幾位男子開始用海陸腔調的客家話談論一位今天未到場的朋友,女子用國語應答間,一時餐桌上的國語熱鬧了起來。而就在海陸客語及閩南語及國語此起彼落的時候,突然一口標準的四縣腔調客語,自另外一個比較沈默的女子口中流轉而出,雖有幾分奇異,但卻相當自然。我猜七個在座的客人中,顯然有四位男士的母語是海陸腔調客語,一位男子與另一位女子是說閩南語,另一女子最擅長語言應是四縣口音。
這不是一個奇妙的現象嗎?這個文化科學城郊居的村落裡,七個人在飯桌上用四種語言交談。我也相信這樣的場景必定在這閩客混居村落的某個角落,經常地發生,至於詳細的研究就交給語言社會學專家去調查吧,因為我約訪的茄苳里里長古仁俊 先生出現,中斷了我的午餐偷聽。
其實茄苳小吃店的老闆正是古里長夫婦,古 先生在柯仔湳出生,民國八十七年首次當選新竹市第十六屆里長,九十一年連任成功,也曾擔任兩屆茄苳國小家長會長,由於夫婦倆熱情開朗,又樂於參與公共事務,因此在地方上十分活躍。
關於辛伯公來台的確切年代已不可考,不過筆者估記比較可能的年代是乾隆初年,為什麼呢?依辛氏族譜的記錄,辛佰公來台後,至今已歷「日生茂運承榮仁慶」等字輩,雖然最年長的第三十八世慶字輩族人已經育有孫兒,但是目前辛氏宗族的骨幹仍是三十七世的仁字輩。換句話說,古里長這一輩是辛氏宗族來台的第八代,以一代三十年計算,古氏來台大概已有二百五十年左右。以此逆推辛佰公來台年代,很可能是乾隆初年。
辛佰公來台後的第一個居住地在今台中,然而正如台中盆地為數眾多的客家先民一般,在緊張的族群關係下,紛紛遷徙。原籍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的客家移民,向東進入豐原以東的東勢、新社與石岡等近山地區;辛佰公的後代則隨著來自嘉應州的鎮平縣同鄉隊伍向北移入苗栗通霄,最後來到隘防線附近的寶山鄉深井村崎林。目前古家後裔分布地區以寶山為主,但也有部份族人居住於苗栗縣三灣鄉與通霄鎮。辛佰公派下子孫的公廳及祖塔都在深井,雖然三灣與通霄的族人因為路途遙遠,另立牌位,分火祭祀,但是最近新修祖塔則辛佰公派下三房子孫便都到齊了。
由於古家來自廣東省嘉應州,因此四縣腔調的客語是古家人的母語。又由於古家居住在海陸客語為主流的寶山鄉,所以也會說海陸客語。結果古家人成了雙客語家庭,也就是在家說四縣,出門說海陸。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古里長的祖先來台已經二百餘年,而且又居住在海陸客語的村落裡,但是他的四縣客語依舊十分流暢。我們用海陸交談時,他顯得吃力;但是換用四縣之後,他的語調立刻變得輕鬆而自然。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古里長的叔叔古榮輝身上,榮輝 先生是古氏族譜的編篡者,建華國中的生物老師,受過日本教育,日語亦佳,退休後還偶爾返校教授日語課程。榮輝可以用國語、日語、海陸及四縣溝通,但是最親切的仍是四縣母語。
古里長結婚後,家庭的通用語言開始產生劇烈變化。古里長的妻子是閩南人,他們所居住的柯子湳又是閩客混居村落,於是閩南語便取代了四縣客語,成了古里長家庭的通用語言,古里長的下一代也都說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至於客語就十分生疏了。
這便是茄苳小吃店的語言背景,當我一腳踏入餐廳時,鄰桌的客人便是這樣任憑海陸、國語、閩南語及四縣此起彼落,只是漸漸地四縣的聲音變小了,而閩南的聲音卻越來越大。或許這讓人感傷,但是在這個閩客混居的村落裡,說不定正是里長所以為里長的原因。
延伸閱讀
張德南編,1997,《走過從前:新竹市眷村的影像歲月》。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塹城客蹤
|
|
1 留言:
這一篇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