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下午4:52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初冬的寒風中,剛結束了南庄一週的田調,面對這複雜的醮儀,我既疲憊,又興奮。興奮與疲憊其實是同一件事,因為這五朝圓滿福醮有太多的驚奇與讚嘆,儘管眾多當地居民、朋友與研究生一起觀察記錄,但是後續的田野筆記、報告、論文與專書寫作,令人未行先懼。於是此刻孤且借此專欄一角,先披露一頁九獻大典的傳奇,與讀者共享。
南庄圓醮九獻禮
此次南庄永昌宮圓醮的九獻大典脫胎自三獻禮,由於一場祭典之中,正堂及東西二堂共三堂同時舉辦三獻禮,於是可以美稱為九獻禮。三獻禮是傳統儒家祭典的通用儀則,每年祭孔即為三獻禮。獻禮由正獻官行禮,襄助執禮者包含「通」、「讚」、「引」及「執事」等,由於獻禮包含初獻、亞獻及終獻,因此被稱為三獻禮。
這場儀式的行禮者多達五十三人,三堂獻生(獻官)各兩人,共六人;總通生一人及三堂讚生各兩人,共七人等於現在所謂的「司儀」;引生則係引導獻官在指定的儀式位置行禮,三堂各一共三人;執事者則為整場儀式事務的執行者,包含請誥、喧神、宣文表、讀祝、啟扉、迎送神、進菓品、三堂內外執式、天神外執事、司鐘、司鼓、司炮、司檀香、壇押等。
南庄這場醮典其實已請來專業的道士壇執禮,從預告上蒼起,至退壇謝篙止,四十餘日之典禮依道士科儀進行。然而,就在道士科儀的最高峰,也就是登臺拜表、奉獻正供時,南庄鄉民卻請離道士,在廟前廣場擺設祭台,恭請天神及三官等眾神,以傳統儒家的三獻禮做為這場醮典的最高潮。
永昌宮前,這五十三位專家的神情與姿態如此專注、虔誠、細膩而有條不紊,令人不禁為之驚歎。然而,驚歎之餘,卻又不得不幾抹憂慮襲上心頭。我的這份憂慮在面對那司鼓生滿頭白髮與佝僂的肩背時,顯得格外強烈。五十三位民間儀式專家幾乎都是高齡長者,我驚歎他們以客語執禮時,那份素樸莊敬而嫻熟的態度,他們生長於鄉間,執禮不是他們的職業,已是嵌入生活的一部份;然而,他們的年紀又提醒著我,民間這樣民間溫柔厚的力量就快要敵不過歲月與社會的變遷了。
偏偏相對於此,職業道士團的成員卻老中青三代皆備,顯然已完成世代交替與傳承。可以想見,不出十年,南庄堅持村民躬執傳統三獻禮以祭神的力量就會慢慢消退,而外來職業道士的力量終究會超過鄉民,於是這份九獻傳統恐怕就不免成為絕響了。寧不為此而憂慮難已?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下午4:52 ,所屬標籤為 ,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