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下午5:10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月初在本專欄論及客語使用之純粹或混用兩種態度,因故至今才再論述。筆者認為純粹說雖係理想,但是混用卻是不得不然的趨勢。

純粹說假設了有一種比較純正、甚至是正統的客語,而後以這一套客語作為標準,作為客語學習者的範本。然而,這種正統的客語真的存在嗎?答案是否定的。筆者曾於行政院客委會客語檢定之委員會上,耳聞一位大老在相關詞彙討論爭執不下時,笑曰:原來我的客語不標準!雖然話中不免自我調侃之意,但是這其實也等於說明了客語並無正統可言。

語言的變異性是必然的,就空間而言,正如所謂一庄一俗,辜且不論不同腔調之間的差別,即使同一四縣腔調內,中壢、關西、頭份、銅鑼、美濃到內埔,總難免存在或多少的變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回家北部說轉,南部說歸;稀飯北部說糜,南部說粥。再就時間而言,以交通用語為例,車站的傳統客語說成車頭,班次說成車枋,轉車說成盤車;然而當代的客語使用者受國語影響,往往逕自說成車站、車班及轉車。

換句話說,任何活生生的語言必定是不停地變動著,特別是在不同文化接觸下,語言混用更是不可避免。這種狀況最佳例證就是各式工具,舉凡起子、墊片、釘拔、鉗子、鐵鎚、空壓機、噴槍、緩衝機、煞車等等,由於這些都是日治時代傳入的外來工業文明的產物,於是客語幾乎都直接襲用日語,稱呼前述工具。

我們總是說語言的使用是約定俗成的,前述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參與這場約定的力量是多元的。任何特定環境的客語使用者,其實始終暴露在國家教育機制、其他強勢語言以及工商業文明所引起的社會變遷下,這些多元力量又以不同程度作用於不同世代與不同地區的客語使用者身上,於是同一語言中具有不同使用習慣,是理所當然的。

當前台灣客語急速沒落是事實,甚至現在的中壯年人口很有可能親見客語完全走入歷史;想要挽狂瀾於既倒,絕非易事,必須有非常作為。然而,本文在此所強調的是,當前以中年以上人口的客語為典範的思考模式,是必須調整的。

當我們以類似「毛蟹糴頸~捉沒頭糴」之類語言藝術,作為客語教材時,我們固然一方面為這一精采的師父話所絕倒,因為將螃蟹頭身一體,想上吊卻找不到頭頸可套的無奈情狀,雙關為對事情沒有頭緒,連想死都不行,可謂傳神至極;然而,無奈的是,當前的生活環境變化太大,以毛蟹作為調侃對象,對年輕人而言還真的捉沒頭糴。

未來的客語是年輕人的客語,因此文學大老的混用說,值得吾人深思。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下午5:10 ,所屬標籤為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