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sii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晚上7:13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拼biang・靚jiangˊ: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導論

羅烈師 

客家是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客家是台灣人的客家。

2021年夏季王嵩山與我受楊長鎮之邀,前往客委會參與一場「全國客家經典文物」的諮詢會議。楊長鎮把故宮博物院等國內各大博物館負責典藏的館員都邀來了,會中逐一分享館內的客家典藏。儘管參與者對究竟什麼是客家文物見解紛歧,但是對於楊長鎮廣發英雄帖之舉,都熱切地呼應。隨後,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便執行「全國客家經典文物聯合目錄暨數位展示建置計畫」,並根據此成果,以《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為題,辦理全國客家文物聯展;而本書即前述實體展覽之延伸成果。

本書榮獲2025巴黎設計金獎

當人們談論族群時,總會先想到「獨一無二」的族群特殊性,就像「客家人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呢?」就成了常見的問題,於是小氣、小炒、花布、桐花或夜合等編織成了當代臺灣客家的刻板印象。然而客家就只有這樣嗎?應該不是。當人們執著於特殊性時,總是想著「不一樣」,甚至誤以為少數族群的文化完全異於一般人群。然而,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人們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不斷調適與改變;而不同族群間,幾百年來也持續地互動。因此,在臺灣史的脈絡中,客家其實有著多重而活潑的面貌,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普同於所有人群的共通性。

當我們在博物館裡,用文物訴說客家故事時,面臨著相同的處境。客家並非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客家跟所有人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而且伴隨著整個世界而調整節奏,因此「客家不是客家人的客家,客家是台灣人的客家」。博物館的客家展示也跟真實生活中的客家相同,不會只用特殊的客家文物來展示客家,更要善用所有博物館的一般文物,才能彰顯客家所處的歷史與文化脈絡。本展及圖錄之文物來自故宮博物院等18個國內博物館機構、北港朝天宮15個民間機構以及陳達明等23位民間藏家,因此《拼靚》成了這個國內各館舍客家文物聯展的名字。

拼靚」兼具雙重意義,首先「拼」是拼合的意思,「靚」是珍貴的文物,就像拼圖那般,將國內各公私立博物館、地方文化館與民間收藏家的典藏,匯聚到臺灣客家文化館,共同結合為一幅完整的臺灣客家文化拼圖。同時,「拼」也可以是「拚」的通同字,拚靚意謂著來自各館的珍貴文物,彷彿在展場中相互競豔。

另一方面,「拼靚」如其字面,是力量與美麗,用來表達客家人堅韌的精神與生活美學,以展現客家文化傳統與創新的力與美。本書依循《拼靚》展示,包含「saiˋ、靚jiangˊ、敬gin、拚biang、變bien、尋qimˇ」等六個主題。六個主題名稱皆用常用的客家字彙,而這些字彙也是漢語的一般用字,對通曉客語文字的讀者與觀眾而言,顯得親切;不熟悉客語者也可以視為一般漢字,理解無礙,而這也同時表達了客家文化之特殊性與普同性。以下用六個故事,勾勒臺灣客家的幾重面貌。

saiˋ意謂遷徙,以歷史為主要展示內容,展區的引導故事為岸裡社的土地大租執照(收據)的印版。岸裡社為18世紀中臺灣平埔巴宰族中,人數與勢力最大的群落,清政府與平埔結盟,授與土地所有權,並利用其武力,以協助治理台灣。漢人入墾時,向平埔取得土地拓墾權,平埔從追逐梅花鹿的獵人,成了漢人田園的「頭家」。因收取大租的量大,而直接以印版大量印製收據。客家就是在這樣的拓墾體制下,與平埔族群合作開墾農業,彼此文化也開始交流。

jiangˊ意謂美麗,主要展示內容為織品,展區引導故事為「李松貞嫁衣」。本件為屏東縣佳冬鄉蕭家與內埔鄉李家兩個客家家族聯姻時,新娘李松貞傳世的嫁衣。傳統漢族婦女不論閩、客,皆沿襲明式官裝之「鳳冠霞帔」作為結婚禮服,頭戴鳳冠、外穿紅色蟒衣,衣上加披霞帔與雲肩,再下著馬面裙。這場婚禮舉行於民國34年(1945)戰後,其實早在日治時期,新娘禮服已逐漸被西式白紗取代,這套嫁衣表現了兩個客家家族對傳統的堅持。

gin意謂崇拜,主要展示內容為民間信仰,展區的引導故事為「調單:客家祭祀的籌資辦法」。本調單明治42年(1909)新竹縣新埔枋寮義民廟中元祭典的分工及捐資表(調單),當年輪值庄為十四大庄之坪林聯庄。這張調單包含爐主、工作者(經理與四柱)與奉獻者(緣首)等三個層級,共118個家族。爐主范盛記為宗族公號,絕大部份的參與者也以宗族的名義參與。人們又出錢又出力,共同完成14年一度的祭典,可以視為是20世紀初期的群眾募資行動。

biang意謂拚搏,主要展示內容為地方武力,展區的引導故事為賴熊飛大刀。本件據傳為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之亂(1802-1809)時,六堆第四任大總理賴熊飛所使用的大刀,形制威武驚人,佳冬地區流傳著「敵人不必怕,違背軍令被賴路二斬頭過刀才可怕」等諺語。六堆是高屏地區自康熙年間以來逐漸形成的客庄自衛組織,這樣的自衛力量,帶領客庄在亂事中抗衡自保。

bien意謂創新,主要展示內容為產業,展區的引導故事為林榮飛的陶藝。林榮飛(1896-1970)福建福州人,是苗栗著名陶藝師。年輕時來台,受聘於日人所經營的窯廠,擔任師傅。在台灣娶妻生子後,又獨資創業,以夾雜福州話的客語,在苗栗公館創立「林榮飛陶器工廠」,生產甕、罐、壺、香筒等生活及宗教用品,工業陶瓷更是貨暢全臺。他擅長將陶藝雕塑化,充滿藝術活力。客庄一直都不只有客家人,還有其他族群的人共同開創生活;客庄公館的陶藝故事就包含日本業者與福州師傅,不只是客家而已。

qimˇ意謂尋找,主要展示內容為文學與藝術,展區的引導故事為林海音的文學。林海音(1918-2001)的父親為苗栗頭份客家人,她出生於日本大阪,四歲前居住在母親的故鄉板橋,後隨父母遷居北京至成年,戰後回來臺灣。她以北京為背景的成名小說《城南舊事》,1983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改拍電影,獲國內外大獎。林海音一生對文學貢獻卓越。雖以一口京片子、自由坦率的「外省」女性形象著稱,然而從其客家淵源以及她對鍾理和、鍾肇政、黃春明等大量臺灣青年文學家之提攜,可見其跨越族群樊籬的多姿光彩。

本展覽彙整了大量公私收藏,並以圖錄的型式出版專輯。專輯中所收錄的藏品圖像,涵蓋民俗、藝術、文學、文化、歷史、社會、經濟等方面的主題,由吳學明、李文良、邱彥貴及鄭惠美等學者共同參與,結合了專文、圖說等文字敘述,期盼可以成為客家文化之研究與教育推廣的重要參考資料。

最後,向《拼靚》展示與出版的幕後英雄致敬。當定調展示名稱是「拼靚」時,我便向策展團隊「曉宇宙」的林群華表示,希望從展品中,擷取力與美兩個素材,做為主視覺。團隊接到這個任務後,敏銳地找到「獅」與「虎」。虎來自藍地黃虎旗,是對抗異族統治者的力量象徵;獅來自佳冬蕭家的李松貞喜被,是喜慶新婚的美麗圖案。我第一時間看到設計初稿時,就立即回應:「對了!」展場的美麗來自於她的功勞!至於超過150件的展品,乃至隨後延展與換展的30餘件展品,除了團隊執行館到館的運送外,前導的蒐尋與洽詢以及布展過程中鉅細靡遺地協商並解決問題,全賴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的陳美燕與陳欣宜兩位。展場的豐富歸功於她倆的細膩!

我在這個拼合50個以上館舍、單位或個人珍貴文物的特展中,向來自各領域的專業者學習甚多,也點點滴滴地感受到自己在策展路上的成長。在此謹借圖錄之一隅,向所有貢獻者表達個人的敬意與謝忱。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晚上7:13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