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晚上8:29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搞水
同行下車之際,跟我道別的年輕父親表示要帶小孩去搞水,因為「一年一次,難得啦!」幾絲狐疑下,隨後也去探個究竟。
鄉人涉水祭祀觀音(相片提供:傅振瑋)
雨勢漸歇後,水月宮前積水開始退去。這一天是十二月初一,年度還福的日子,雖然八港門的儀式被迫順延三天,但身旁前來朝拜阿娘的村民,等不及水退,一手提著祭品香儀,一手撩起褲管,小心翼翼地涉過及膝積水,由宮前東側慈雲亭後,進到宮內,祭祀慈悲娘娘。
廟對面昇平臺前的廣場漸漸露出,褪去的水痕間,浮泛著幾抹河泥,鄉民連忙趁積水退去之際,藉著餘水掃去泥漬。多年與水為伍的經驗,坡眾知道如果不趁此時刷洗地表,一旦眾水逃走,就算再用高壓水槍,也趕不盡這些頑垢。
西側道路積水最深處,逮住最後機會撒網的是比達友人。長網截住水流,定置在電線桿間,留下迷途忘返的河魚。雖然沒本事像水上的馬來人那般,發一筆小財,但是想必晚餐也豐盈不少。

水中嬉戲的孩童(相片提供:黎德鴻)
最快樂的則是廟坪中央的兒童!這宮前道路成了一年一度開放的游泳池,膽怯的孩兒只是捲起短褲,在角落尋找魚蝦,大小孩則索性和衣在水中打鬧翻滾,倒是童心未泯的年輕父親,划著充氣小艇,與驕傲的小娃兒在池中巡行。

雨季夜裡,細雨綿綿仍自老店天窗灑下,幾十呎外的砂拉越河吐納一息,人間受苦一回。儘管門板上的水漬線刻畫了百年艱辛,泡水傢俱丟棄,來不及撤走的貨物泡湯,甚至攸關老巴剎歷史的史料文物也蕩然無存。但貼近觀察老巴剎,其實還可以發現無盡的虔誠、社區服務與童年歡樂。聽說昨夜來了一批無用武餘地的救災兵丁,苦難的人們當然需要國家救助,不過在政府到達前,這小鎮顯然已經救了自己。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晚上8:29 ,所屬標籤為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