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下午1:34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序:地方歷史的科普寫作
去年(2008)夏天,淑芳與曉玟來竹湖一坐,聊到在市文化局審查文化資產計畫時,筆者所提及之研究成果推廣的話題。兩位地方政府文化行政第一線工作者一方面對近年累積的研究成果欣慰,但也憂心於這樣的成就萬一最終只是束諸高閣,豈非有負研究者與政府之苦心。
筆者曾服務於新竹高商多年,也長期參與客家事務及湖口老街之社區營造,是故雖然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以客家研究、人類學及歷史學之學術研究為本職外,仍念念不忘社會實踐。正因為筆者對於淑芳與曉玟的憂心也深表同感,於是三人催生了這本為中小學生而寫作的歷史故事繪本。
其實歷史研究的普及寫作其實不乏既叫好又叫座的名著,例如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分析明王朝的衰頹;史景遷(Jonathan D. Spnce)的《婦人王氏之死》描述清初的庶民社會生活;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馬丹.蓋赫返鄉記》寫十六世紀法國南部的女性心理。這些歷史學者既深入淺出於史料,又能神入歷史,舖排情節,使得作品廣為學術研究者與一般大眾所喜歡。
面對著於這些經典著作,筆者望塵莫及,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於是蒐羅研讀目前已出版的諸多新竹歷史著作後,又與兒女帶著不同時代的地圖,騎著腳踏車,實地勘查這城市的文化遺址。最終我們舖排了這一場古城春季之旅,繪就一幅新竹古蹟的巡禮圖,邀請年輕的讀者們共同翻檢這城市的回憶。
本書之付梓特別感謝張德南老師,張老師學識淵博,對新竹歷史之理解難有匹敵者,他不厭其繁地與筆者討論竹塹史實;看過初稿後,更是逐句逐行地提供修改意見。儘管如此,筆者駑鈍,本書若有疏漏之處,文責自當筆者自負。此外,也感謝文化局文化資產課的同仁們高度的耐心與無比的細心;同時詩婷的繪書與插圖更讓文字以具象而多采多姿的面貌展現。

東門城、護城河與木棉花道是筆者透過兒女之眼重新認識這城市歷史的開始,因此本書的歷史之旅始於東門城,也在東門城結束。此刻,東門城正是年輕人與城市訪客的最愛,筆者謹將本書獻給所有這城市的兒女們!同時更自我期盼未來能用更多的常民歷史故事,向這文化古城致敬。
羅烈師
2009春天於交大竹湖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下午1:34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