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上午9:50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板車夫的最後一瞥
火車站遷到新湖口之後,湖口老街的生意開始走下坡,板車夫曾枝來見識了這一場漸落的繁華。
從十九世紀後半葉起,大湖口街就一直是臨近地區的貨物茶葉、柑橘及各類民生雜貨的集散中心。因此早期文獻便記載:「大湖口通衢大道,四方肩挑輻輳之地。」大湖口街的貨運事業顯然利潤頗高,這一點我們從當年定型化的土地租賃契約書,可看出端倪。一九二0年十一月廟地施主武秀才羅志旺將土地租給族弟羅志浮建屋,所訂立租約言明,每年每坪土地的租金是25錢,但是又有但書約定,店家建成房屋開始營業後,所有出入貨物之運送,必須無條件交由地主承攬,否則每坪租金恢復為先前的每坪35錢。因此,羅志旺家族將土地出租給商家興建店面,除了取得租金外,也同時獨佔了整個大湖口街的貨運事業。也因此,羅志旺的家族願意以無限期租約,吸引商人來此興築店面。
從這樣的租約看來,大湖口街的地主對大湖口商業發展必定是深具信心。他們相信大湖口街的生意必定持續繁榮,每一家店面都能長期營運。否則,一旦店家停止營業之後,地主一方面會無貨可運,營收減少;一方面又坐失每坪十錢的租金。然而,大環境的劇烈變遷生生地破壞了地主的如意算盤!
一九二九年火車站遷離大湖口,一間間店家不是歇業,就是跟著火車站搬到新湖口營業。於是地主退出大湖口街的貨運業,而所餘不多的商機,則讓曾枝來這樣的小人物獲得一絲安身立命的空間。
板車夫曾枝來當年住在現今湖口老街二百五十八號,當他從事貨運業時,老街附近雖然生意逐漸冷清,但是還有幾家雜貨店艱困地經營。這些店家包含橫街橋頭附近兩間雜貨店、新街現今新友飲食店旁、新街福佬人陳清泉的劉安記店面、天主堂前三角店面以及沙壩園等六家雜貨店。這些雜貨店再加上新湖口與老湖口間的一兩間雜貨店的貨運量,大致上還足夠維持曾枝來一家人的生活。然而此後,老湖口商機日減,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前後,曾枝來終於還是離開湖口老街,全家搬到基隆,繼續在火車站從事本行貨運工作。
傍晚在拱廊下和當年還是孩子的街上父老聊天,他們總會開玩笑的說:曾枝來愛賭博,放著一板車的貨物不送,卻在樹下消磨光陰,最後終於無法再接到送貨的生意了。然而,誰不知道?就像一個個離開大湖口街的生意人一樣,讓曾枝來離開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湖口老街一落千丈的商機。在曾枝來身上,我們瞥見了那曾經繁華的最後一刻。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上午9:50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