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下午5:38
在參選本縣文化局本(100)年度文獻出版計畫的幾本專論、文獻與文集中,楊校長這本包含各種文類的文集,脫穎而出,獲出版委員之青睞,而今乃有讀者案前之盛果。
初次聽聞楊校長大名是在中廣新竹臺,在一個介紹新竹老地名的節目裡,校長如數家珍地用老地名,討論地方開發史與客語地名的特徵。進了家門,隨即去電電臺,要到了校長的電話後,表達了敬仰與效法的心意,但卻未曾謀面。又幾年後,義民信仰的神格屬性因為國中《認識臺灣》課本而引發爭議,校長在第一時間為文見報,令人印象深刻,而我也隨後在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研討會中,與校長初次見面。自此以後,無論是校長所創「客家臺灣文化協會」辦理的研討會,或者各相關客家團體辦理的文化與學術活動,總會看到校長的身影。
身為傳統地方知識份子,楊校長終其一生,以筆墨闡述了自己對家國天下的關懷。從初任校長時期,關懷教育、教學與教材的議題;經本土運動風行之日,熱衷在地文化之闡揚;又迄客家運動至今,醉心於客語與禮俗之探究。本書跨越半世紀,實可謂楊校長一生剪影。
拜本縣幾位文獻委員之賜,協助楊校長本文集的出版工作。受命以來,首先將廿餘篇論文,分門別類;隨即交付業者繕打排版;又與校長共商割捨幾篇略有重覆之作;再搜篋翻屜,尋得數幀可貴的照片;至此,三校功成,校長此書面市矣。
付梓之際,不揣固陋,次校長序文詩韻為客家俳句曰:
柿紅已兼年
樹杞林下增華篇
風檐展讀樂連連
歷史
|
|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