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晚上9:28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4-4 多元文化

    2005新竹之春音樂節18日開幕,活動將為期一個半月,總計36場次活動,要預約新竹成為「亞洲最迷人的音樂城」。延續前兩屆音樂節的規模,今年「新竹之春音樂節」活動,涵蓋大師指揮的音樂會、國內外頂尖音樂家獨奏、新竹在地音樂家及音樂團體演出、戶外音樂會、電影節、駐校音樂家等等,加上IC之音電台之「新竹之春空中音樂節」,預計收聽及參與人次將達十萬人以上。新竹之春音樂節在新竹文化史上,扮演重要的創新和突破角色。新竹市長林政則便感慨,有不少學生抱怨,重要的國際演出總是在台北、台中上演,卻獨獨跳過新竹。透過企業界朋友的挹注,新竹之春音樂節讓市民享有高水準的音樂饗宴,也提昇新竹地區的音樂表演水準。
    你一定會問:「新竹之春音樂會和客家有什麼關係?」那麼我們就先認識一下被媒體稱為新竹之子聞名歐洲的指揮家呂紹嘉。
    呂紹嘉指揮出身竹東,父親呂耀樞是竹東有名的醫生,祖父呂杰全則是新竹教育界老前輩。呂紹嘉2002由權威雜誌「歌劇世界」評選為全歐前三大歌劇指揮家,與費雪及阿巴多等大師並列。旅居德國發展多年,現任德國漢諾威歌劇院音樂總監。呂紹嘉坐上漢諾威音樂總監這個位子兩年,成績斐然,在歐洲歌劇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今年七月他將首度進軍維也納,參加維也納夏季音樂節,呂紹嘉將指揮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演出猶太美籍作曲家Bloch鮮為人知的歌劇《馬克白》,也首肯受邀客席法蘭克福歌劇院。
    呂紹嘉在今年新竹之春的開幕記者會上,說了一段最引人深思的故事。有一天他在德國的家裡聽見了客家歌手陳永淘的專輯,一時陷入沉思:「這幾年我都用外國人的話來聽外國人的歌劇,陳永淘的歌卻是我一聽就懂的語言,也是我永遠的鄉愁。」就是這個轉折給了呂紹嘉一個「刺激」,日前返台的他排除萬難,第一次給了自己一個月的假,「我要好好認識台灣。」
    也因為如此,原本為了家鄉的好山好水,高掛吉他,發誓等峨眉湖水清之後才願再唱的客家遊唱詩人陳永淘決定提前復出,與呂紹嘉共同參與今年的新竹之春音樂會。參與這次活動的音樂家還包括鋼琴家陳毓襄、美國指揮大師史瓦茲、美國大提琴家馬克寇索維、蕭提國際指揮大賽得主江靖波,與桃山與錦屏國小泰雅兒童合唱團等。另外,國家交響樂團NSO也要為新竹的朋友帶來馬勒第一號與第九號交響曲。NSO副團長何康國表示,這次是NSO第三次參與新竹之春音樂節,這一次音樂節不止有國際表演者的參與,也有在地表演者的參與,是音樂立足本土,邁向國際的具體展現。
2005新竹之春音樂節看板(引自http://www.modernmusician.com)
    兩個客籍音樂家呂紹嘉與陳永淘的相會,所代表的正是多元文化交會時所綻放的火花。世界上包含東亞中華儒教文化、南亞印度佛教文化、中東伊斯蘭文化、歐洲的基督教文化、美洲馬雅古文化、非洲埃及文化以及大洋洲南島文化等豐富和深刻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不僅提供了彼此交流、學習和借鑒的機會,使不同文化間人們得以共用彼此文化成果的機會。尤其現代人類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難題,文化的多樣性正可以作爲人類解決自身問題的多樣選擇機會。因此文化的多樣性一如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是寶貴的財富和資源。因此,如果我們消除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後,世界將缺乏更新,無法應對變化和挑戰,因而也將停滯、沈悶、甚至死寂。
    辜且不說這些大道理,就想想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吧!你一定去過各種主題樂園,一進廣場吉普賽魔術便突然嚇你一跳,你才定下神,俏皮的中華雜耍讓你驚歎不已,然後你可能去美國大峽谷的急流驚險地泛舟,或者在阿拉伯皇宮欣賞魔幻劇場,甚至說不定你家客廳就擺著南島民族神秘的石雕與木雕,正是這些異文化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當你聽到阿妹的灰姑娘時,深情感人;而她「站在高崗上」,讓高亢嘹亮的歌聲飛揚時,原住民的風格立刻展現無遺。台語歌后江蕙和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合唱「雨夜花」時,雨絲裡體育場頓時瀰漫著奇異的文化交融氣氛。至於客家民歌創作歌手陳永淘拿起吉他,在廟前廣場吟唱時,擂茶的遊客也不禁停下擂棒傾聽。
    文化的多樣性不僅豐富了流行娛樂與歌謠,更為精緻藝術提供無盡的創意。苗栗出生的當代雕塑大師朱銘在太極拳法的調養與修行下,體會自然萬物與大氣運作之力道與蘊涵,於是表現在藝術創作之上,以具體物質的抽象表現手法,將中國文化傳統化為跨語言、跨國界的藝術創作。他創出極富中華文化精神的現代雕塑「太極」系列,為臺灣在世界藝術上發出聲音,豐富了世界的文化。宜蘭籍的畫家吳炫三在西班牙與美國以都會景象為題材,展露出精緻熟練的繪畫技巧。然而為了樹立藝術上更鮮明的個人風格,他毅然離開城市,在非洲大陸原始藝術與風俗中,以奔放粗狂的筆觸、非洲雕刻刀痕般的影像、強烈律動的節奏感,探索出獨特的藝術創作題材和方向。他先後在臺灣、巴西、西班牙、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個人作品展,作品也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並且得到了法國巴黎文化部頒贈的文化騎士勳章。
    現在你是否了解了?文化的多樣性是社會的資產,也是社會的魅力,只有多種文化的碰撞,才會激起美麗火花。當前台灣社會正需要對這種多元文化價值觀的認知和實踐,讓我們感受多元文化的美好,而且能避免無謂的族群衝突與紛爭!
    在離開當代社團、教育組織、媒體及政府所共同營造的客語環境之前,我們不妨再回到小女孩劉子萱的身上。劉子萱在客語能力方面的成功,來自一個強調在家學母語的家庭,在她母親的嚴格督導下,不但母語講得好,也愛唱山歌。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劉子萱,出生在客家家族,從小就生活在客家話的氛圍,上有愛說客家俚語的祖父母至父母,信手拈來都是趣味盎然的客家俚語與山歌。去年4月,劉子萱報名參加客家電視台舉辦的「鬧熱打擂台」節目講古比賽,每次比賽現場錄製,就要準備三篇不同的客家故事搭配俚語,讓講古更具內涵,她一路過關斬將,連過20關。劉子萱說,陪她成長走過場場考驗的是她的媽媽、現任新竹國小老師的林瓊玉,媽媽從小教她說客家話,還特別要求發聲與發音要標準,只要在家一定要說客家話,還教她怎麼引用俚語。
    劉子萱的經驗告訴我們,目前各級教育體系實際上不可能真的教會一個完全不會客語的兒童學會客語,我們所需要的是結合教育、社團、媒體及政府等所有力量,創造一個鼓勵客語的環境,而且讓這個環境自然地在這個城市的適當角落裡產生。唯有這樣,這城市才會讓客家文化生根、茁壯,進而開花結果,為多元文化增添更多光彩。

延伸閱讀
http://www.hakkatv.com.tw/(客家電視台)
http://www.hakka.gov.tw/(行政院客委會)
http://www.ihakka.net/ihakka.asp(哈客網)
http://www.hakkaworld.com.tw/twhapa/(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晚上9:28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