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下午1:45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週末應邀到港都高雄參與行政院客委會哈客網路學院舉辦的「優【客】樂活系列講座」,這活動全台區分成北中南東四區舉行,著眼於以實體座談會的方式,克服線上課程的虛擬不實,讓哈客網路學院會員以輕鬆愉快的心情,真實地體驗客家文化之美,進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因此,我安排南台灣的朋友們先欣賞客委會大力資助,被中國影評人協會選為2008年度十大華語片之一的《一八九五》,帶著觀眾用客語詮釋這場台灣史上最慘烈的「乙未戰爭」。電影結束後,我再拈出史實、女性、文化意象及族群等幾個主題,並選了一篇短文,與全體與會朋友共同討論。

人類學家總不會放棄藉機觀察田野的機會,於是趕在演講之前,我搭了捷運,欣賞光之穹頂,更造訪公視偶像劇《痞子英雄》的拍攝場景。剎那間,我自問:「在這樣的都會裡,客家的滋味能如何呢?」我帶著幾分擔心,走入社教館演講廳。

演講廳裡,觀眾果然不算太多,但是整個課程中,多元而熱力十足的氣氛,令人印象深刻。最早引人注意的是一群穿著制服T恤的高雄市屏東客屬同鄉會成員,這些傳統的客家社團總是活動的熱心支持者。當然也有一樣熱心的散「客」,利用機會發言,特別殷殷勸戒客家鄉親們要多說客家話。至於忠誠度最高的鄉土語言教師,帶著兩個小孩,傳承意味濃厚。然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研究生模樣的年輕人,攜朋帶友同來參與,當我問到多少人不懂客家話時,他們立刻笑指同來友人的模樣,令人會心一笑。

這就是都會客家的樣貌吧!藉由課程確實可以匯聚老中青於一堂,只是課程結束後,講堂裡泛起的情誼還能持續且醱酵多久呢?尤其是隨著都市出生的第二代客家人成長後,對父母故鄉的感情漸行漸遠,又慣於都市生活,鄉土客家已非唯一的客家。

當代台灣都會區的客家人口其實已超過鄉村,而且鄉村的客庄實際上也已完全交融在都市化的浪潮中。因此,以傳統客庄為主要範疇的客家施政已無法滿足客家族群的期望。這種焦慮也表現在大型的學術活動中,筆者上個月參加了「2009全球客家城市高峰論壇」,各地客家學者表達了相同的心情。

在四川成都與福建漳州,一如台灣,客家「隱形于市,顯形於野」,都市的客家想要顯形,不僅幾經掙扎,而且還不見得如願。而都市化或都市邊緣的客庄,例如香港與深圳等,必須依靠文化館或社區文化產業求得文化再生與社區發展。

這樣的觀察在台灣都會地區早已成為共識,因此,因應之道似乎就是藉由文化象徵為手段,反覆形塑族群。於是台灣出現了首齣客家歌舞劇,表現都會裡的客家文化;而電影一八九五就是政府以現代媒體再製客家意象的最佳例子。

二十年前台灣客家運動在台灣首善都會區發起,此後都市客家施政便始終處在客家隱形的憂慮下。如今電影、媒體與網路等手段,確實為都市裡的隱形客家,創造了虛擬聯結的可能性。行政院客委會的哈客網路學院與數位客家庄等計畫,儘管仍存在各平台與資料庫之整合問題,但就數位系統而言,已大致上完備。然而,目前為止,對於「這系統到底對虛擬客家社群產生多大的影響力?」這一閱聽人特質的問題,不但資料欠缺,實際上也探討不多。

一八九五的電影後,我跟主辦單位同仁及客家朋友們道別,走回當代高雄都會,我心裡想著:這些由虛擬而真實的朋友們,下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呢?那些網路學習的經驗對於未來客家之顯形於都會,能產生多大影響呢?我還不知道答案,但應該會持續觀察。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下午1:45 ,所屬標籤為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