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上午8:26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6-2 為何客家?

這些回顧了這些新竹市的客家現象,你是否會想追問:「到底為了什麼,我們要正視客家,甚至進一步提倡客家呢?」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早在兩百年前城內的泉州人與城外的廣東人的命運就已緊密相連。十八世紀末年漳州人在台灣中部起事,意圖推翻清朝政府的統治,全島迅速落入林爽文的控制,而竹塹城也於1786年的冬天被攻下,北台灣最高行政長官淡水同知程峻甚至戰死。然而,不過七天之內,在城外的客家人與泉州人的合作下,竹塹城就被光復了。這故事你一定聽過,因為著名的枋寮義民廟就是為了安葬這場戰役的殉難者而建立的。一百多年後,清廷甲午戰爭失利,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但是台灣軍民不願割日,宣布台灣獨立以對抗日軍。1895年夏季竹塹城淪陷,新竹北埔的姜紹祖及苗栗銅鑼的吳湯興統率客家義民軍也曾進兵攻城,雖然客家軍團不克如百年前光復竹塹城,但是卻遲滯日軍攻勢達兩個月,也使得後來日軍付出極慘烈的死傷代價,才攻佔台灣。
高鐵新竹站前的犁頭公共藝術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老掉牙的歷史故事已經不具意義了,我也暫時不打算說服你歷史與當代社會的密切關係,畢竟新竹市是一個閩籍人口為主流的都市。不過,當幅員廣闊的新竹縣政府座落竹北,高速鐵路也在附近的六家設站,一個個新型大樓式社區開始吸引東區工作人口遷居頭前溪北岸時,敏感的你難道沒有發現一個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資源重新調整的趨勢,已經隱然發動。隨著未來頭前溪兩岸與中下游關係的調整,長期以來的閩客關係將更加密切,因此對於新竹市民而言,當然有必要正視客家。
我們對客家的重視不只是消極地調整閩客之間的互動關係,更重要的是積極地把握多元文化的精采。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族群和諧時,閩客似乎成了社會的負債;然而,當我們將視野轉向多元文化的創意與精采時,閩客不但不是負債,反而是資產。逐漸成為新竹文化地標的新竹之春音樂節,抱持著文化造鎮的夢想,今年已是第三屆。今年的節目包含泰雅小朋友的歌聲、客家歌謠吟唱詩人阿淘哥的演唱,還有指揮家史瓦茲、音樂家呂紹嘉、陳毓襄及國家交響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所展現的正是多元文化的精采。原籍竹東、聞名的歐洲的客籍指揮大師呂紹嘉在開幕記者會上說:「在德國聽到阿淘的歌,彷彿一個古老的聲音在呼喚,讓我有很深的感動!」我們可以預期在多元文化交融之下,必定有更強勁的藝術創造力,源源不絕的湧生。
我們生長的台灣本是原住民的天地,四百餘年來,荷蘭人、漢人與日本人先後來此殖民,歷史在台灣創造了一個多元文化的寶庫。而近年來,大量的外籍婚姻移民定居台灣,依據200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年十三餘萬對婚姻登記中,外籍配偶佔二萬餘對,其來源主要為越南,其次為印尼與泰國,而且目前累積的外籍配偶人數已超過三十萬人。此外,自從開放引進外籍勞工後,目前台灣的泰國、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外籍勞工亦已超過三十萬。
因此,台灣勢必定要成為一個多族群及多元文化的國家,讓所有來自四方的移民,帶著自身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及傳統智慧,在這兒平等而和諧的相處。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上午8:26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