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上午11:42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果斷
籌設客家學院之事固屬意外,但張俊彥卻當機立斷,決定把握機會,發展在地的客家研究,並藉此擴展人文社會領域,以逐步完成一流綜合大學的拼圖。於是在校行政會議中,通過由璞玉小組執行籌備事務。
2002年夏季,從六月初到十月初,不過四個月的時間內,由人文社會學院之社文所與傳播所老師擬稿,璞玉小組與校行政團隊協力,完成草案,立刻於暑假後的91學年度第一次校務會議(2002.10.9)通過了「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設置辦法」,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客家學文化學院的先期計畫。
交大既向教育部提案申請設置國際客家研究中心,隨後也提出增設客家文化學院的申請,當時,桃園的中央大學及苗栗的聯合大學也提出了設立新學院的申請;與他校設立研究所的構想不同,本校的申請案係以大學部為主,規模與企圖心皆不可相提並論。
然而,隔年陸續傳回來的消息,顯示事情未如預期順利。812日學校接獲教育部傳真「九十三學年度國立大學配合國家重大政策暨新設大學增設系所班組申請核定表」,本校僅獲核給「人文社會學系」二名員額、「傳播與科技學系」一名員額,且文中亦未提及客家文化學院是否准予成立,而招生名額亦不符經濟效益(註 1)。
消息一出,行政團隊嘩然,已有同仁表示既然如此,不如放棄設立客家學院。然而,行政團隊不但未氣餒,反而組成客家文化學院招生試務工作小組,處理有關招生、課程、增聘師資等項,成員包含副校長、教務長、人社院長、璞玉執行長、人文社會領域及傳播科技領域各一人代表,極力向教育部爭取客家文化學院成立及核撥員額。同時,另外組成推動委員會,處理有關員額、土地、未來規劃方向、建築等問題,由副校長、教務長、人社院長、璞玉小組召集人及若干校外委員組成。前揭兩單位均運作至客家文化學院院長人選確定後,再正式移交。
張俊彥接獲教育部傳真前,已親赴總統府晉見總統,經總統指示教育部、客委會及人事行政局共同磋商,並由行政院秘書長劉世芳負責協調。校內推動小組更是多方求助,動用不同管道遊說力量,公務私誼雙管齊下,以冀發揮最大影響力。延至10月,最終扭轉人事行政局與教育部的態度,核定本校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系與傳播科技系2系合計24名及國際客家研究中心4名,總計28名員額。
年底,國際客家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張俊彥率行政團隊及學院代表與葉菊蘭、范巽綠、鄭永金及林光華等中央地方部份官員,在問禮堂共同主持揭牌儀式;隔(2004)年37日總統陳水扁親臨問禮堂掛牌,交大客家文化學院於茲誕生。
交大客家學院之成立,不特規模遠過友校,更使校內人文社會類科從一系擴為三系,師資也幾為倍增,正是一群先行者在那兩個夏天果斷而堅定奮鬥的成果。
交大客院成立揭牌儀式後校長總統等合影_2004.3.7

---------
歷史時刻
2002.10.9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設置辦法於校務會議通過
2003.8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及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同時成立
2003.11.25  交大成立客家文化學院籌設委員會
2003.12.29  交大國際客家研究中心揭牌
2004.3.5    交大客家文化學院核准成立,並於兩日後,總統親臨揭牌。

---------
註1 此一數目依92學年度第3次行政會議紀錄中,教務處之報告書寫;感謝林健正老師指正,林老師的記憶兩系員額有3,中心為4,合計10員額。至於學院之設置是否核准,林老師的解讀亦認為既有兩系一中心,即為核淮之意。特此註明,再俟定稿。

繼續閱讀:3註定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上午11:42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