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上午10:23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當全國性廢校減班的同時,本地不但沒有減班,反而是在已新建一所小學之後,又要再新建兩所小學,才能滿足不斷湧入的年輕家戶人口。在這樣的氛圍下,新建市民圖書館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是當時都市計畫並未規劃這一公共設施的用地。
公務部門相中區內較大的一處公園可資修改都市計畫以興建圖書館,而這老地名喚作番仔寮的公園,正是當初水圳農業命脈所繫之分水汴,而且還留著幾間殘破而尚待活化的磚造及混凝土造傳統建築。
可以想像新舊衝突在這議題中,一定不可避免。實際上,這樣的故事在整個竹北東區不是已上演,就是正在上演或即將上演。那麼,有沒有解決這問題的藍海策略呢?
我沒有成竹在胸,但是對於圖書館議題,我建議只要回歸目前現存公共空間需求的直覺考量,應該就可以解決了;而其關鍵在於妥善利用區內保存的傳統建築。
為什麼說直覺呢?目前區內好幾處閒置空間,其中三級古蹟問禮堂,佔地接近三百坪,又或者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內眾多新舊閒置建築,都足以滿足新建圖書館所需之空間。那麼既然有足夠的閒置房屋,為什麼我們還要新建房屋呢?
問禮堂天井社區音樂會
吾人何不想像,當一座承載本地歷史文化紋理的老房子,在荒廢一世代後,以「問禮圖書館」之名,被改造成一座新興都市的圖書館,那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這是個多贏的局面,古蹟與歷史建築將被活化,綠地與水岸被保留,又有了親子圖書館,何樂不為?
同時,我也知道這直覺一定是對的,但是它很難做到。特別是在公務部門方面,圖書館、古蹟、公園分屬不同單位,而經費恐怕也只能來自中央政府部會,主其事者則為縣政府與市公所。如此,要有多聰明、脾氣好而且有耐心的公務人員才能整合這一切啊?
儘管如此,一年來,我已見識了關心這議題的社區人士,從真實社區座談與活動,到建構虛擬社群流通訊息,又再回頭來強化實質社區共識,所走過的精采歷程。這甚至很有可能成為臺灣社區營造的一個新典範,因此,我相信所有關懷這一問題的各路專家、居民與公務人員等,仍然有很好的機會,像休斯頓一樣,在地球解決方柄圓鑿的問題,然後把這文化太空船內的歷史命脈與當前生活福祉,自太空中救回。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上午10:23 ,所屬標籤為。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