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清晨7:58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戲臺上兩位將軍戰前叫陣,文武場的樂師回頭凝視,等待著將軍亮相的那一刻,要用精準鬧棚的鑼鼓,掀動一整條街密密麻麻的鄉人。就在這瞬間,攝影師凍結了時空,清水磚拱的北埔街道上,觀眾們屏氣凝神,冬衣搭配巾帽的日式風格裝扮中,還帶著幾分清代的味道。
據說這是昭和10年(1935)的天穿日前後,時代攝影師鄧南光記錄了這年節的情味。而今,日子被週休也不得休的忙碌,重重裹住,頗難想像是什麼樣的生活步調,什麼樣的表演,可以吸引這麼龐大的人群。
天穿日,也就是農曆正月二十日,是遠古神話遺存的節日: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傳說中的洪荒時代,天出現缺口,大地破裂,水火肆虐,更有猛獸鷙鳥食人。女神出現,巧妙地藉火煉石,補了天空,並用灰燼止住了洪水;同時,又斬殺巨型爬蟲類,用牠的腳墊平了大地的四角,也重新聯結了大地。
這當然是以人類文明為中心,歌頌著人類重整了世界的秩序。這一源遠流長的神話,轉化為天穿日的民間風俗,廣泛地在華南、華中或華北都留下了天穿、天川、田穿、天倉、添倉、填倉等習俗或傳說。這一天世界出現缺憾,不能工作,要先煎炸粿粄,以象徵天又被人們彌補回來了。
這則神話與這樣的風俗,固然天真而自信,然而,更饒富趣味之處在於女神扮演了拯救世界的角色。在男人為主的世界裡,無論是傳統漢文化的淑世理想,或當代資本主義的工作倫理,一脈相傳的是一個積極改造世界的宇宙觀。
然而,天穿日與女媧補天的神話習俗卻以女子的形象,隱約地透露了人們不應該一味勞動,要知道應該讓天地休養生息。
每年年初正是客家庄對天公伯「許福」(hi2 fug4)的日子,象徵一年的開始。而近百年來媽祖信仰風行,北臺灣客庄便利用正月農閒,南下北港朝天宮,請媽祖來庄內做客,更演戲酬神,又兼娛人,於是整個北臺灣客庄的正月便「有食無食,聊到年初十;有賺無賺,總愛聊天穿」,沉浸在一派歡樂詳和的情味裡。
於是我們在老照片裡,看到了戲臺前,整條街上穿戴整齊的人群,歡度年節。有名的竹東客家山歌比賽,正是在天穿日這一天辦理,迄今已近半個世紀。
往昔客庄正月這種人與神之間的許諾,總是人有求於天;然而,此刻全球氣候異常的情況下,恐怕是天有求於人了。
一如神話裡的女媧,人們似乎也面臨了蒼天待補的時刻。聯合國為了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決議精神,前不久在南非德班舉行的全球氣候會議,要求美國與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及中國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加入這一全球減碳的行列。
減碳當然意謂著效率,但也更提倡一種「減法」的生活態度。於是源遠流長的休養生息補天穿習俗,正有著有有照顧地球的永續經營理念。

照片出處:古秀如編,2000,《鄧南光影像故事》。新竹縣北埔鄉:春水。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清晨7:58 ,所屬標籤為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1 留言:

  1. 2014年3月23日 下午3:17 , Unknown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