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晚上9:23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夜裡,在新竹寶山鄉蜿蜒的山路前行,幾分遲疑後,才找到農村再生計畫的演講場地。一如很多這樣的演講,集會所內盡是斑白長者,而領導者則是社區理事長,一位認真的中年地方菁英。
其實我總是享受著這樣的感覺,客家話匣子一打開,PPT秀出古文書、地圖、照片及老新聞,再貼近著長者們的生活經驗引導,以互動交流的方式,常常可以輕鬆愉快地把「農村文史調查方法與實務」這樣的課程,傳達給長者們。
三小時的課程進行到最後階段時,早已到了老人家看完電視,上床睡覺的時間。可是,如果一場演講只是一場表演,風過疏竹,什麼也沒留下,那也未免太折磨我那些數不盡的案牘勞形日子。
因此,我一定會問:「下二擺愛做調查介人係麼儕?」(將來誰完成調查工作?)希望這樣的課程未來真的能夠發揮效用,為農村再生之事,多添幾把薪柴。這當然只能由年輕人負責了,只見一群老人目光一致,都投注於中年的地方菁英。而被大家所青睞的他,幾分為難,但是仍能指定幾個村民未來共同參與。
此情此景,讓我想到幾年前的經驗,當時我協助南庄調查並出版村廟辦理醮典的祭祀活動,擔綱調查的正是一群退休老師與公務員。也才不過前幾天,我剛把已畢業的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帶到臺北中研院人類學與與民族學年會發表論文,這些小學老師們充分地展現了對知識的熱誠與地方的關切。另外,我也才為一本北埔文史調查成果專書寫作導論,而主持其事者,正是一位退休的姜姓校長。
我隨即跟大家分享了這些經驗,並且語帶玩笑,但真心誠意的說:「最後生介人是係斯正退休又有錢介先生摎公務人員!」(剛退休又不虞生活的公教人員最年輕!)
是的,幾乎所有村落都不乏離鄉甚至仍在鄉或已回鄉的退休公教人員,這些理解當地的知識份子村民們,擁有適切的文字素養與文書經驗,甫自公家單位退休,雖對公職之事已有老態,但是通常都有濃厚的故鄉與在地情感,而且熱誠未減。
這些剛轉換人生跑道的朋友們,是當前農村最可貴的社會力,如果能夠相互結群而組織起來,必定為客庄活化,注入可貴的新血。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晚上9:23 ,所屬標籤為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1 留言:

  1. 2014年3月23日 下午4:17 , Unknown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