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烈師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晚上11:38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去歲某日,我們大學本部校門口土地公前的人群突然換了一批,不是祈求金榜題名的學子,而是帶著幾槓大鼓與抗議標語的老農。由於當時正值選前,本已複雜難解的農改問題,對於向以理工為專長的大學,更憑添了幾分尷尬

在這鳳山溪與頭前溪兩溪沖積而成的平原裡,三百餘年來,一條條南北向的交通要道,從舊官道、鐵路、縱貫路、高速公路到此刻的高鐵,無一不切開了歷史的分野。對於竹北而言,這些交通要道正好象徵著都市化、工業化與商業化的力量,由海向山迫近。

繁榮、生產力與成長已經是無可撼動的大時代趨勢,高鐵與它所帶來的都市計畫最終統治了整個竹北平原,未來的影響力更是方興未艾。於是土地價格提高了,造就了一批田僑仔,政府財政得以舒緩,土地開發建設財團更是大展身手,似乎美麗的果實是雨露均霑的。

然而,都市化的腳步每進一寸,就意謂著農村又退了一尺,於是傳統文化也就跟著向後撤退了。表現在兩溪平原就是客家傳統社區與文化,由竹北向芎林地區撤退。學院搬來竹北後,里長告訴我,原來他的里民只有三百,全數操海陸或饒平客語,是個純然客庄農村聚落;而今已人口超過六千,國語成了通行語言,客語環境已十分艱難。

轉變的不只是語言,傳統社會文化一樣危急。曾經旁聽學院門口 之伯公廟管理委員會議,發現,原來的輪庄爐主制度,已經難以為繼了。今年是這一輪爐主的最後一年,但一整鄰僅盛一戶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就算有本事擔任爐主,去哪裡找首事呢?沒有了首事,誰去向居民籌募祭祀經費呢?沒有了經費,如何辦理祭典?會議的結論是,老人繼續當爐主,首事就由爐主從管理委員中直接點名指派;但是明年起,爐主如果難產,就由里長擔任,首事如果不足,就從管理委員中指派。

這一套爐主首事制度之「祭祀圈」概念,簡直跟教科書中傳統信仰的習俗,一模一樣;然而這一套制度此刻之難以為繼,正意謂著一個傳統社會已確定崩解了。

這兒兩百多年來是個雞犬相聞、人人相識的農村,不過十餘年來的光景,已轉變為一群陌生人的都市了。這方風土未來一世代的生產力與繁榮自然可期,然而,巨輪所至之處,傳統幾乎就要冰消瓦解了。

我們的大學與學院正好就這樣偶然且非有意地站在造成這傳統社會崩解的那一方,校門口伯公的老農不只是抗議,可能更想敲醒象牙塔吧!身為這一新興都市的新住民,作為客家文化學院,師生們此刻應該殫精竭慮於思索,如何在這都市化日深一日的城市裡,繼續維持這方風土原初的客家認同;同時,更要替那咫尺之外,都市化邊緣的客庄之未來,借箸代籌。
圖片來源:喀報(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1649),張雅晴。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晚上11:38 ,所屬標籤為 ,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1 留言:

  1. 2010年9月9日 上午11:42 , 秀之 提到...

    是啊,農村連繫了在地居住者的情感,當農村不復見,不知道還能留住甚麼。
    在努力追求產值提升效率的大時代趨勢中,「歷史的天使」睜大雙眼只見,斷壁殘垣竟是"進步"的代價。